untitled.bmp 

年輕人收入只有22K,

生活沒有保障,有一天你也可能淪為遊民!?

 

 

 

 

看到X黨中正萬華區市議員候選人,今年27歲的XXX寫的這篇文章很有感觸,

他叫劉子承,今年26歲,還小我一歲,住在外面已經二年。剛開始的二年過得很辛苦,他不知道那裡有在發放物資,曾過著三天只吃一碗魯肉飯的苦日子。今年四月,他開始賣大誌雜誌,因為他認同「以舉手(販售雜誌)代替伸手」。他也曾經創業過,最高營收月入七萬,忙到一天只能睡三小時也很甘願。有時他有地方可以住,有時會因故收入短少,只好又住回街上。

於此同時,台灣的房價一年比一年貴,但房價的上漲卻不是因為住宅需求的增加,而是為了因應投資需求。造成現在空屋率有17%,卻有許多人買不起房子、租不起房子的狀況。

這些遊民看似有機會靠自已的努力翻身,離開街頭,但事實上是現今台灣勞工環境條件越來越差,企業利用各種方法避開顧用成本較高的正職工,派遣、約聘等工作問題讓勞工越來越難維持一個正常、長期的工作,普遍起薪二萬二令社會新鮮人難以有所累積,更何況是一位遊民。

我買了一本大誌雜誌,臨走前故作輕鬆的跟他說:「欸!這本還你,我其實是因為你才買的,不是真的想看雜誌。」其實我心理算計著的是,他拿這本去賣還可以拿到 100塊。可是他語氣堅定地說:「不行,妳要帶走,這裡面有很重要的東西妳要好好看。」那個瞬間我就知道我錯了,我怎麼可以自大的以為,這100塊就可以收買掉他想靠自已生存的信念、可以買到他的感激。

回到家我打開雜誌,找到他所說的重要的東西,是一本各國憲法,裡面寫著「人民有居住、工作、人身安全的權利」。

他擁有大學學歷,也有經營頭腦,這個社會憑什麼讓這麼年輕的劉子承要露宿街頭?

馮什麼他不能擁有一個穩定長期的工作,也擁有一個住得起的房子?這本來就不應該是這麼困難的事呀。

他們的困境正是他們喪失了所有翻轉需要的條件,直到認識他我才知道原來企業認可的勞工條件其實是高的,那些不用說就應該擁有的「乾淨整潔、有一個家、家裡有個浴室、有一些可換洗的衣物」就是他們無法擁有的條件,有機會永遠離開街頭的條件。試問一個長年住在外頭,沒有手機的人該如何在履歷表上填寫連絡電話?沒有固定住所和連絡電話,該如何找工作?

遊民年輕化是一個社會資源分配問題敗露的端睨。

遊民是掉落到這整套分配遊戲規則以外的一群人,他們既沒有被資源分配到,也因為自身的困境無法重新回到可以被分配的位置,這是一種雙重的排除。

簡單的舉例就是:也許政府有許多購屋或增加工作機會的政策,可是他們會因為原本的處境而無法使用,進而越掉越低,最終就掉到外面去了。

 

 

------------------------------------------------

 

版主案:

 

我已經把這篇文章的重點標示出來,

其實政治與宗教是洗腦操作的最大舞台,這種文章不難看出。

 

我們可以探索兩個層面,

第一,如果是從該遊民本身的立場來說,

我只能說,這個擁有大學學歷好手好腳的年輕人自己的問題似乎很嚴重。

 

同樣都是一個"環境"下面,

一堆人縱然領兩萬二也能乾淨舒適的過活,

為什麼自己就要去當遊民? 其他人能接受各種缺人的服務業工作,為什麼遊民就偏偏抱怨社會不公讓他沒機會錄取?

 

最簡單的問題是:"他真的有想要努力翻身離開街頭嗎?"

 

第二,如果從政治洗腦的角度來說,

利用新鮮人對於未來生涯的焦慮恐懼與不確定性,

丟出這樣的文章,讓人去做意識形態的連結,擔心自己是否成為"悲慘"的一份子,

在這樣的情緒下,人很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斷,而自願相信非理性的觀點,這時候洗腦就成功了!

 

看這類文章的時候,

只要你能同時從以上兩個角度加以判斷,

就不容易受到意識洗腦的影響,這是可以訓練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