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水質分析項目包括水溫、鹽度、溶氧量、氫離子濃度指數(pH)、導電度、總氮、生化需氧量(BOD)、化學需氧量(COD)、總磷、懸浮固體、濁度等。另外,為配合資料分析,可測定氨氮、總凱氏氮、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葉綠素等資料。

水溫(
水溫可影響水的密度、粘性、蒸氣壓、表面張力等物理特性,在化學方面則可影響微生物的活動及生化反應的速率等,因此對於水質優劣的研判,是一關鍵必要的檢驗項目。將高溫之廢污水排放到水體,不僅使得水中的溶解氧急劇減少,並將使得水體中的生物加速生殖及呼吸作用,勢必使得好氧生物快速死亡,導致於水體生態系統受到影響。

鹽度
河川下游的感潮河段受潮汐的作用,海洋海水與河川淡水注入的影響,其鹽度變化較河川中游或上游的非感潮河段為激烈。由依測站位置由下游而往上游之鹽度梯度可瞭解感潮河段所達之位置。若感潮河段河水鹽度明顯降低,顯示有大量淡水的注入,而淡水除了下雨所帶來之雨水外,還包括各類污染源,如工業、家庭、農業或其他類排放之廢水。在感潮河段中,鹽度的改變會使海洋生物面臨離子擴散與滲透等生理調節的問題。因此,水生生物必須主動調節體內離子的濃度,以維持其體內滲透壓的平衡。因此生活在此區的水生生物必須對鹽度變化有較強的適應性。


溶氧量
水中的溶氧可能來自大氣的溶解,人為的曝氣以及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在20 的純水中飽和溶解氧僅有9.2 mg/L,實際水中的溶氧,則受水溫、水中生物的多寡等因素的控制,變動很大。一般污染的水,由於有機物為細菌所分解,需要耗用大量水中的溶氧,而使水中溶氧缺乏,對於河川的自淨作用,魚類的生長,水的利用影響極大,是水污染的一項重要的指標,水中含有較高溶氧,表示水質純淨,並有助於氨氮之硝化作用。此外,一般水體須保持一定的溶氧量水準,以提供魚類及其他水中生物良好的存活和生長環境。

氫離子濃度指數(pH
一般自然水體的pH多在中性或略偏鹼性範圍。水中藻類和植物行光合作用使其繁生,會消耗水中具酸性的二氧化碳含量,因而造成pH值昇高,相反地,不論動物或植物均須行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而造成河水pH值降低。然其一旦受廢污水污染時,其pH範圍的變動很大,會直接影響生物的生長,化學物質的沉澱與溶解、廢水的處理等。


導電度
導電度是表示水的導電性質,通常導電度大者表示離子含量較多。大部分鹽類都可電離,因此導電度可指示總溶解固體的多少,一般水的總固體與導電度之比為0.6~0.7。導電度與鹽度成一固定之比率,可以互相換算。海水中的離子含量非常多,通常以鹽度比以導電度表示更能表現水質狀況,而淡水離子含量少,則以導電度較能表現水質狀況。導電度太大,對灌溉水質有不良影響,為重要指標之一。


總氮
大多數的氮,原先均以有機氮(蛋白質)或氨的形態存在。有機氮經過一段時間,逐漸轉化成氨態氮。當水中含有大量有機與氨形態的氮時,此用水即可認為是被污染不久,而最具危險性的。所含的氮為硝酸鹽形態,則可視為很久以前所污染的,對人體危害較少。


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為表示河川有機污染指標,最重要且簡單之標準。因水中之喜氣菌消耗水中溶氧,氧化分解有機物成為安定物質,生化需氧量可作河川遭受有機污染物污染之指標。乃指水中有機物質在某一特定的時間及溫度下,由於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所耗用的氧量,簡稱為BOD。一般所稱的BOD乃為五天20 情況下試驗所得的結果。BOD的大小可表示生物可分解有機物的多少,間接指示污水或有機廢水的污染程度。含BOD愈高之廢水,排入河川後,愈容易造成河水缺氧的狀況。


化學需氧量(COD
應用重鉻酸鉀為氧化劑在強酸情況下加熱,使水中有機物氧化為二氧化碳及水,其所消耗的重鉻酸鉀換算成相當於氧的量就是化學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一般用為表示水中有機物的多寡,但如水中含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亞硝酸鹽、硫酸亞鐵、亞硫酸鈉等,也可能消耗重鉻酸鉀,可是這種情況較少,較可能發生於礦場排水。一般工業廢水及毒性廢水或生物不易分解的物質,常可以化學需氧量表示其強度。L1~L4為鹽度較高之海淡混合水,必須以去鹵之COD測定法測定之,而L5~L10則屬淡水,用一般COD測定法測定之即可。


總磷
第一次現場測量(2001.11.19),感潮河段(L1~L4)總磷含量範圍為0.16~ 0.30 mg/L,最高與最低值差為0.14 mg/L,平均為0.21 mg/L,而淡水河段(L5~L10)0.56 ~ 1.04 mg/L,最高與最低值差為0.48 mg/L,平均為0.86 mg/L


懸浮固體
水樣過濾後的濾液蒸乾所得的殘留物重量,是為溶解固體或可濾性固體。不能過濾的物質乾重量是非可濾性固體或稱懸浮固體(suspended solids, SS),表示的單位為mg/L。水中的固體來自砂粒、粘土、有機物及廢水等。若為有機物則需耗氧,或為無機顆粒,可能發生沉澱。懸浮固體物為公共給水用途水源重要水質項目之一,因濁度過大影響供應水質外觀上的要求,以及影響過濾的效率,減短濾池使用時間,增加操作費用,並且水中細菌得以藏於顆粒中,影響消毒效果。懸浮固體物同時影響水的美質及光線在水中穿透力。


濁度
濁度表示對光的反射及吸收的性質,其來源為粘土、砂土、淤泥、無機及有機微粒、浮游生物細菌等。濁度影響外觀,光的滲透進而影響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魚類的呼吸作用受阻。窒息而死亡,且其生長與繁殖也將受到影響,並且干擾水質的消毒作用。


氨氮
氨氮是生物活動及含氮有機物分解的產物,可表示受污染的程度。亞硝酸鹽是氨及有機氮分解氧化的中間產物,是致癌物質或導致藍嬰症的因子,在厭氧情況下,也為硝酸鹽還原的中間產物,地面水中很少,亦可為受污染的程度的指標。硝酸鹽是有機氮好氧穩定的最終產物指示該水體曾經受到污染的程度。由於愛河承受大量排放污水,尤其生活污水,造成氨氮偏高的現象。


總凱氏氮

 

 


硝酸鹽
水域中硝酸鹽的來源主要為生物代謝的分解、氧化以及陸源逕流之補給,其濃度隨著浮游植物量、光合作用強弱、生物群落的活動狀況、污染物的多寡及污染時間的長短而有所變化。此一現象不僅可以反映水中生物的活動規律,而且有助於瞭解水文及水系的混合情形。如水中光合作用旺盛,葉綠素含量增多時,硝酸鹽(及其它的營養鹽)因被浮游性植物利用而減少,反之營養鹽則增加。另外,當硝化作用遠大於脫氮作用時,硝酸鹽將不斷累積過多量,使水質呈營養化,造成浮游性植物大量繁生,當浮游性植物數量超過環境所能負荷時,反而是營養鹽不足,或是浮游性植物受到緊迫後釋出毒性物質,使得大部份浮游性植物突然間相繼死亡,隨後這些死亡的浮游性植物被好氣性細菌分解而消耗大量的氧氣,於是水中溶氧量急劇的銳減,造成水中生物莫大的傷害。


亞硝酸鹽
水域中硝酸鹽的來源主要為生物代謝的分解、氧化以及陸源逕流之補給,其濃度隨著浮游植物量、光合作用強弱、生物群落的活動狀況、污染物的多寡及污染時間的長短而有所變化。此一現象不僅可以反映水中生物的活動規律,而且有助於瞭解水文及水系的 混合情形。當環境不佳時,尤其是水中溶氧量降低時,硝酸鹽會還原成有毒性的氨及亞硝酸鹽,不但直接的對水生物形成危害,也使得藻類大量繁生,如此惡性循環。


磷酸鹽
家庭廢水之總磷來源為合成清潔劑,由於清潔劑均含有大量多磷酸鹽,作為"助清劑"(builders)。其中均含12 %13 %的磷,或超過50 %的多磷酸鹽。用這些清潔劑取代肥皂後,使家庭廢水中磷含量劇增,使家庭廢水中無機磷含量約為以往的2倍到3倍。磷及氮在水生植物代謝作用上之功能,在很多地方具有密切的關係。當光合作用進行時,磷酸鹽與硝酸鹽均會被浮游植物所消耗而放出氧氣;因此,水中磷酸鹽與硝酸鹽含量均和溶氧量背道而馳;磷酸鹽能促進水中固氮細菌和硝化細菌的繁殖,因此,能促進固氮作用和硝化作用,加速含氮有機物的礦化作用,增進水中的硝酸鹽含量。故在理論上此二營養鹽之變化應一致,即PO4-3-P/NO3--N應保持常數。

 

葉綠素
由於浮游植物均含葉綠素等色素,因此,透過水中葉綠素含量之分析,可供瞭解水域之浮游植物量。而浮游植物量之多寡,可直接反應該水域生態環境是否受到污染而惡化。當浮游植物細胞破碎或死亡時,其所含的葉綠素也跟著瓦解破壞,變成脫鎂葉綠素。因此,在不考慮生物因子之作用時,水中脫鎂葉綠素越多,則表示浮游植物死傷越烈。故而,葉綠素a與脫鎂葉綠素之比值可當作該水體物理環境變化指標。

參考資料:http://pwbgis.kcg.gov.tw/Love/water.htm 愛河資訊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