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0_010536.jpg 

一個支持VOLVO的支持者在砲轟賓士,

經典名言 -"真正懂車的人看體質,不懂車的人才看品牌..."

 

 

 


 

看完之後我覺得很有意思,

所有人都是活在自己一廂情願的認知裡面,不是嗎?

 

 

 

上次去中華賓士展售中心的時候,

那邊業務主任的態度讓我大讚"高明!"

這應該是既"麥當勞"之外,另外一個讓我眼睛一亮的品牌行銷。

 

他講了一句話很值得品味 -

"就算現在只是入門款,未來換車時,E、S系列總有一天等到你"

 

長久以來,

雙B在華人社會的品牌形象就經營得很好,

如果先排除金錢這現實面的考量因素,最成功的在於"印象"的功夫。

 

傳統行銷曝光的觀念中,

都只希望被稱頌、被大家說好話,

反而只要是負面的觀點,都會讓人如芒刺在背。

 

然而若真正要創造一堆"死忠粉絲"

最不可或缺的第一要件其實就是"意識衝突"

在網路社群發達的今天,這樣的效應會更加明顯。

 

說穿了這原理很單純,

舉手機的例子而言,

一隻高階智慧型手機可能要花掉我超過一半薪水,

多數正常收入的上班族不會像便宜玩具一樣用沒幾天就丟。

也因為對自己財力而言這東西還算"貴",所以心理重視的程度越高。

重視程度越高就代表自己將會一廂情願的催眠自己,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有句話說-

"人只會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

對於自己花一個月薪水買的東西,當然會相信自己的選擇,

若有他人在意識上抨擊這支手機,"自我防衛"機制就會啟動,

感性上將自己的自尊甚至人格都投射到自己的選擇上,當然不容質疑。

 

既然自己的選擇不容質疑,

那就肯定是"抨擊"的對方有問題,

總之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就絕對不會有錯,

如果有錯,那肯定是別人的錯,肯定是別人看不清楚或不了解。

 

這種催眠自己的過程,

就是典型的"自我合理化"

只要碰到意識上衝突的時候,

為了維持心智的平衡,人就會開始將碰到的問題合理化。

 

這其中的關鍵在於,

對自己意義越重大的事情,

合理化的過程會越極端且明顯。

假設今天只是買錯一件衣服花三百元,

通常就當下歸因於店家太爛,隔天就忘掉這回事。

 

但如果花一個月的薪水買的手機,

那麼合理化的程度就會非常明顯,

畢竟是自己"一廂情願"的選擇,不容被打擊。

 

那我們可以想像,

如果是用整整三年的薪水貸款買的汽車,

不管你最後買了哪一台,自然都會認為這是萬中選一。

(當然,身家千萬以上,愛買好幾台跑車來玩的人排除在這範圍)


"一廂情願"

是非理性的自我防衛機制,

要讓一個品牌使用者更死忠,

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一堆"非理性"的攻擊,接下來就讓他自我催眠就足夠了。

你問死忠粉絲對品牌而言有什麼好處? 光看每天一堆自願生成的網軍就知道了。

 

有句話說 - "自我催眠的威力永遠超過任何一種外力的洗腦"

 

 

順便一提,

賓士新的C -180現在可以殺到16X萬,有人要一起去試車嗎?

 

 

 

PS:

本篇的重點在於,

潛意識行銷不單只在"吸引各戶"很重要,

接下來如何培養成為"死忠粉絲",進而達到更多消費,就是後續的重點。

 

此外,

越是一廂情願的客戶,

就越不能得罪,如果讓他們認為被背叛,造成的反向力量會越強。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