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讀國立某大學MBA(企研所)的朋友說,

她為了要拚"一年半"內快速畢業、拿到碩士學位...

 

 

 

 

 

 

一位讀國立某大學MBA(企研所)的朋友說,

她為了要拚"一年半"內快速畢業、拿到碩士學位,

所以每天都在念書,沒太多時間社交、旅遊甚至於兼差實習。

(當然也不太有時間規劃日後究竟要去哪工作、從事哪方面的工作)



聽一位前輩說過,

"研究所"重要的是"傳承教授的人脈"

以及積極的培養未來工作領域上的實戰能力和溝通技巧。


試想,

台灣諸多MBA出來的"高知識分子",

社會期許成為未來企業的高階經理人,

(這是理想啦! 不然國家資源花辛酸嗎?)

從大學開始就只知道念書、考試、大三大四泡在研究所補習班,

到了研究所以後還是完全一樣的模式,恐怕真的是讓這張文憑變成"浮濫"了。

 

最後,

讓我想到之前這篇好文中所述:

一個清大學生對教育的看法

 

如果一個大學生,

連自己考上研究所的能力都沒有,那算甚麼?

塞一堆考古題然後讓這群很想上研究所的人考上,

卻沒有讓他們具備該有的能力,不過就是又製造了一堆連整理知識都不會的碩士,

要做,就他媽的教他全套,教她怎麼做研究,怎麼自己學習。

 

 

 

上個月新聞,很多人都不滿,

為何今年碩士畢業新鮮人起薪竟然還不到三萬!?

辛辛苦苦、砸了數十萬讀完碩士,TMD薪水能養活自己嗎?

(然後當然就說到肯定是國家經濟衰退、產業快死光光云云...)

 

我心有戚戚,

把這麼多"讀書、考試、寫論文、趕著畢業出來工作"的傢伙丟出來,

還真的不知道企業要的"即時戰鬥力"在哪裡,

就好像一台家庭機器人雖然號稱功能很多,

買回家才發現掃地都做不好,當然隔天就退貨了!

 

國外的朋友告訴我,

在美國,讀碩士是為了"博士的準備"

本身只是代表著具備某些"研究能力"而已,

砸錢讀完碩士卻不讀博士,這種行為他無法理解。

 

也許台灣的狀況不同,

讀碩士根本就不是為了"實際能力",

當然更不是為了什麼跟教授繼承人脈,

而是單純不知道自己要幹嘛,財務可以負擔就去多拚一張"紙"吧?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