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6708_2071028871544_1719542109_967059_56934619_n  

你在團購網站買過餐券嗎?

你有沒有發現,吃過之後很少再有下一次?

 

 

 

 

 

 

 

最近有篇很夯的文章,

請大家先看完,容我們在後段討論。

Groupon 是一場赤裸裸的旁氏騙局

 

Groupon稱能幫助商家吸引新顧客,並將起轉化為回頭客,這樣就可以補償支付給Groupon的費用。 這也是Groupon的銷售人員用來說服本地商家的基本依據。 那我們分析一下其中的真正含義。典型的Groupon “交易”都是半價,一半收入歸Groupon。 所以商家只能獲得正常客流情況下25%的收入。 只是Groupon的收入永遠無法帶來利潤,所以Groupon收入越多反而是一件壞事。


大部分本地商家無法提供10%以上的折扣。 有些在特殊情況下可提供25%的折扣。 但75%是一個完全不可持續的數字。 如果所有商家都開始使用Groupon 服務的話,那麼Groupon 無法給任何人帶去常客;Groupon 能帶來的只能是追求折扣的買家。 這就意味著隨著Groupon 的成長,本地商家及其競爭者會發現Groupon 的說法站不住腳了,因為它無法帶來新的回頭客。 所以將不再使用Groupon 提供的這種服務。


或許 Groupon的管理層認為他們正在創造一種可持續的囚徒的困境,最終受到傷害的是本地商家生態圈,而受益的是Groupon。換言之,Groupon可以強大到本地商家不得不使用它的服務,即便對商家帶來傷害。 用博弈論術語來說,Groupon在“所有本地商家受損”方面創造了一個平衡點,然後迫使商家進入這個破壞價值的平衡中,自己從中獲得好處。顯然Groupon不會公開這種想法。 他們只是通過「吸引新的回頭客」的說法繼續忽悠商家,哪怕這一點在龐然大物Groupon身上早已不適用........

 

 

-------------------------------

版主案:

 

大概一、兩年前,

團購模式非常盛行的高峰期,

要說團購網站為什麼能這麼紅,

在台灣會順利推廣、大行其道的原因其實就是"順性"

剛好這個服務不只能順了商店老闆的意,也順了消費者的喜好,自然容易被市場接受。

(可參考 : 醒醒吧! 白癡! 組織行銷中的 "順性" "逆性")

 

從很多年以來,

台灣仍然是走"代工"模式,

故整體產業思維、教育思維都是在代工思維下產生。

 

代工思維有個"副產品"

那就是業主都很討厭"給底薪",而是喜歡用"純業務"的方式來玩,

所謂的純業務其實說穿了很好理解,就是你賣出去多少淨利,老闆再來跟你拆,

某種程度而言這是皆大歡喜,因為老闆有賺錢才要給你錢,

如果你賺很多,老闆必然也賺很多,如果老闆沒賺錢也不用給你一毛... 是不是很理想呢?

(某種程度而言,直銷也是這樣的思維,反正沒底薪的業務都是類似模式,有賣才有錢賺)

 

"代工模式"因為自己沒有建立優勢品牌,

故"消費者"基本上也不會自己慕名上門,

偏偏業主在這個思維下,也不會想花錢廣告、建立品牌口碑,

只會把業績下滑歸咎於業務素質差、不勤勞、該找更多業務進來"換新血"。

(事實上在很多代工品牌中,業主認為所謂的廣告都是浪費錢的行為)

 

越到後期,這些可憐的"業務"會更辛苦,

因為產品真的就是沒有名氣、沒創意、沒亮點,

但是為了生活還是得要去推銷,往往還會被人討厭。

 

於是"團購網站"救了這些代工業主,

他們發現自己的產品終於有了傾銷的通路,

團購網站就是他們最好的業務,雖然抽成很硬,

但是總算可以讓業者繼續生產、販賣這些庫存,然後找下一批貨來殺價競爭,

雖然利潤越來越薄,不過沒關係,只要量大,積少成多還是會有獲益的,對吧?

 

這樣的模式造就另外幾個嚴重的負面問題,

雖然這問題到今年才慢慢地被店家重視,

不過影響層面早就已經在市場中開始發酵,讓大家更窮。

 

多數同類型業主過度以團購傾銷,

除了促成完全競爭市場價格不斷砍低、利潤不斷下降外(代工廠商共同的痛)

連帶還會讓劣質品充斥市面,造成整個市場的變質,所有相關廠商一起受影響。

 

另外一種就是"餐飲類"的廠商,

大家有沒有發現團購網餐飲業越來越少?

就是因為當初團購網業務跟餐飲公司說,雖然你沒賺錢、利潤低,但是可以"廣告"阿!

 

於是這些沒有能力自己行銷、沒概念的餐廳,聽信了這一套業務說詞,

當真認為越多人吃過就越容易留住常客,那第一次就當促銷,虧一點沒有關係,

我必須很坦白的說,我這兩年吃了很多團購餐廳,沒有一家去過"第二次"。

 

不妨思考一下,

你有沒有去團購店家吃過東西呢?

 

期限內幾乎都難以定位、人超多、再不然就是與"照片"差很多,對吧?

你要廠商"虧一點錢"當行銷預算,為了後面更多老饕的喜好,

(別忘記,團購網最後付錢給廠商的票期都好多個月... 廠商才拿到錢)

結果最後變成,原本"老客戶"在那幾個月都甭上門,

而這些第一次來的消費者,也大都感覺不舒服,之後也不會重覆到店。

 

而每個月還都會有這種新聞,讓店家聲望直直落 -

團購券吃熱炒貴5成

100元單價變150 加收1成服務費

 

 

大家不妨思考一下,

這樣的形態,真的是"幫助業主"嗎?

然而,就算是害死業主,這樣的服務仍然幫團購網賺了大錢,是否也值得借鏡?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