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將讓你快速理解 -

"口碑行銷"的真實與黑暗面。

 

 

 

 

 

 

先做一個簡單的懶人包 -

某"駭客"號稱拿到三星網路行銷部隊的機密文件,

反正就在說三星工讀生是如何在網路上吹捧自己的手機,

外加如何攻擊台灣其他廠牌,文件一出立刻造成"轟動"。

(甚至一堆新聞都在討論這個"大事件")

 

2013/4/1 台灣三星鵬泰驚人的騙術!

造假不死、嘴砲不止:PDA版的網路打手手法分析

 

我個人認為,

最悲慘的不是三星怎麼攻擊抹黑,

而是竟然這種國外早就做到爛掉的行銷,

竟然在台灣媒體說成是"最新的、祕密的、黑暗行銷手段"



就好像原始人看到敵人拿"火槍"就覺得"可怕"一樣,

真正可怕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凸顯其"概念"如此落後,

台灣廠商當然真的要打起仗來,就是被打假的、全軍覆沒。



(話說回來,

要拿到這"機密資料"根本用不著駭客吧?

隨便一個工讀生電腦打開都馬是一整批"機密"......)

 

 

對這話題很有興趣,

主要這也是我公司的主要業務,

術語叫做"口碑行銷",在台灣這項服務還不算"大家都理解",

剛好趁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口碑行銷究竟是什麼東西。

 

 

------------------------------------------------------

 

 

口碑行銷的基礎點在於兩個,

"潛意識"暗示技術 與 "意識形態"的操作,

也就是本站分為"潛意識行銷"和"意識行銷"的兩大主軸。

 

但口碑行銷也可以看出一個品牌或公司的"眼界"

如果只是為了"攻擊、抹黑",那其實就是"內耗",

簡單來說就是台灣人自己打台灣人,搶一塊小小市場而你死我活。

 

之前某個業界朋友說-

"三星韓國高層僅只是把行銷外包給台灣公司,

實際上到底外包公司做了那些黑暗手段,韓國人也不知道"

 

事實上這就是"台灣人自己打台灣人"的意思,

當我們不斷罵"韓國人可惡"的同時,

卻不知道這背後真正可悲的其實是台灣人自己。

 

這也許又要說回"代工思維"上頭,

代工思維下的競爭策略,很大部分是"幹掉對手"

招數很多,總之只要搶光對手的訂單,讓對手倒閉、被併購是最終目的。

衍伸出來的行銷模式也會類似這樣,若再進一步整合"民粹",那就是悲哀中的悲哀。

 

就如同台灣到今天選舉還會炒"省籍議題"一樣,

玩"民粹"非常精髓,製造出意識形態的"非黑即白"戰略,

我不能說這是"無效"的方法,因為在台灣這小小土地上,

"民粹"做為競爭策略確實有效,問題是一旦出了台灣,該意識形態對外國人而言不過是坨屎。

"口碑行銷"的演進來說,

第一階段就是代工思維下的"打死競爭對手",

真正悲哀的是台灣媒體竟然還認為這種"民粹操作"是"最新的黑暗兵法",

換言之,台灣多數人甚至對民粹操作"完全"沒有概念,

把國外早已"退役、捨棄"的武器,當成是一個全新的寶貝來看待。

(讓我想到美軍把二戰退役的戰艦超高價賣給台灣.... 還被國人當主要戰力)

 

"口碑"的第二階段,

也就是我真心希望能打出國際的操作,

姑且把它叫稱為"跨文化的暗示行銷",

諸如四十年前美國可口可樂公司率先開創的"情感元素"廣告模式,

其假設"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文化的人類,都會受到天性的驅動",

諸如意識形態、民粹這種東西文化侷限性高,但像是"SEX"這種人類原始本能,

期待產生出來的效益就很有可能真正植入各個不同國家民族加以發酵,

不妨看一下"世界性"的知名MV,無論美國的LADY GAGA甚至還國江南大叔,

MV內涵都有一個共通點 - "大量性暗示" 以及類似催眠的音頻、特殊影像技術整合。

 

 

 

 

 

 

 

 

 

"情感元素"是一個複雜的概念,

但其運作的機轉確是"植入種子"後越來越強大,

可參考像保險公司、全國電子等企業喜歡主打的形象廣告,

就是非常著重於"正面情感"連結形象,打入消費者印象的作法。

 

然而這類操作最難的地方在於,

得要先掌握"消費族群"的共同"意識形態"或經驗,

例如族群是針對老人,就要了解那些"老人們"能產生共鳴的話題(或畫面)。

 

複習一下洗腦三部曲- 動搖、植入、強化階段吧!

請見:洗腦- 洗腦詳解

 

藉由經驗的共鳴,

讓觀眾進入所謂"催眠冰點"狀態,

這時候人多會開始陷入恍神、回憶或產生情緒的生理反應,

下意識自我防衛暫時被取消,非常方便植入特定"暗示"。

 

為什麼全國電子的廣告要這麼催淚?

為什麼保險公司總會拍這樣溫情的廣告?

很多人不了解最後那一句"全國電子、糾感心"的意涵,

實際上當我們在廣告中期,情緒被挑動起來以後,

潛意識就極有可能"直接接受"最後一句話,產生強烈"印象",

個人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且正面的廣告手段,問題就是"成本高"。

 

 

 

 

 

 

 

社群口碑行銷上也可以整合這樣的情感元素,

實際上這也是我們公司的"主力服務",

大量摻入"感情"為主軸的故事,諸如淡定紅茶,

讓人至今仍印象深刻,卻又不會變成討人厭的"業代廣告",

這一直是我所追求的"洗腦式口碑行銷"的優質模式。

 

相反的,競爭策略亦然,

我個人很不喜歡用"惡意攻擊"的方式"抹黑"對手,

除了法律上不容許之外,往往背後也代表著自家產品不夠吸引人。

 

若真要攻擊,

我會採用另外一個微妙的作法,

先"製造"一個意識形態中的反指標,

例如一個討人厭的笨蛋、失敗者,

人格已經健全、成行並且造成風潮以後,

再用這傢伙去"代言"分享競爭對手的產品,

就像當年手套哥的事件,被其"分享"過的產品,所到之處哀鴻遍野,

發文照樣是宣傳產品"超好",但網友情感上直接貼上"拒絕往來戶"的標籤。

(請搜尋:手套哥)

 

 

 

真正的問題也在於此,若是代工思維的廠商,

第一個問題就是- "我就是要置入廣告啊! "

最好越明顯、越像是廣告文、寫越多產品優勢越好,

要是"隱晦"一些,業主往往抓狂,要求我們"多寫產品好啊!"

就連拍個電影,置入性行銷總是最"反客為主"把電影搞到讓觀眾傻眼。

(請參閱: 犀利人妻電影版)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