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分享-

新創公司第一步: 籌資金的陷阱。

 

 

 

 

 

要說新創公司創業劣勢,

第一要屬"籌措資金"的困難,

任何生意最終都是為了賺錢,

當然也沒有人會做虧本生意,銀行也是一樣。

 

自從金融風暴之後,

台灣本地的銀行對於中小企業貸款已經嚴格許多,

甚至對於"個人借款",也是非常的謹慎,

換句話說,如果你創業初期需要一筆錢來"燒",

要想靠借錢,在台灣真的就會非常困難,無怪乎很多人說台灣創業環境差。

 

但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光是怨嘆,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如果真的有心,還是有辦法可以思考的。

 

比較建議的解決方案,個人可以推薦有三種-

第一是"青創貸款",身邊年輕人創業滿多都是用這一個方式,

但缺點是程序上仍然很複雜,且"未必會審核過關",

需要花時間寫程序上的文書,沒過關的話要一直改正,

並且事先得要花時間去上所謂"訓練課程",之後才有辦法符合資格。

(參考:青年創業貸款 - 創業圓夢網-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特別提醒,

青創貸款無論如何還是一種借錢,

意思就是要還出來的,雖然利息很低,

低到還聽過業界有人"借"青創貸款去投資房地產... 總之不要忘記還債就是。

 

第二種方式就是"募資",

說實話,台灣人其實滿"不喜歡欠債"的,

那麼募資似乎就成為一個尚且可行的模式。

 

關於募資部分一定要跟大家說明,

如果你的新創公司真的不需要"大量資金來燒"的話,

建議初期不要為了那沒多少錢,就讓眾多股東入股,

換句話說,除非非不得已,可以的話團隊領導者自己當負責人、一人股東最好,

然若股份有限公司的狀況,因為一定要好幾位股東掛名,那不妨找自己親人吧!

 

簡而言之,

要是"資金"自己還可以COVER過去,

最初期千萬不要節外生枝,身旁朋友的共同經驗來說,

新創公司無法持久的經營,八成以上主因都是"股東吵架",

股東吵架鬧不合,公司勢必無法營運下去而解散,這類問題真的很多。

 

我發現我們這一輩的教育、文化,

很容易讓大家養成一個極度"避險"的習慣,

也就是寧可多找些人來當股東、出錢燒,

就算自己有錢也不想提出來,只想著分散風險。

 

但新創公司一旦開始"獲益"後,

當初的這個"避險"念頭就會變成絆腳石,

往往會造成沒幾個月,公司內部就一堆股東吵著領乾薪,

組織團隊內只要出現這樣的狀況,實際的努力執行者反而會士氣下降根本不想做事。

 

舉個例子,

你現在要創一間公司,

一開始你拿二十萬、我純投資二十萬,

資本額四十萬的公司就可以創立完成,股份一人一半,

三個月後順利的話,也許月營業額來到每月平均四十萬以上的榮景,

此時往往就是問題開始,我現在也許會開始天天不做事,然後每個月喊著跟你要股利。

(法律上,公司大股東,當然可以要求我股份應得的分紅。)

 

另一種狀況較為特殊,

大家也許都是"技術專家",

例如很夯的APP團隊、網站工程師團隊,

也許每一位夥伴都是工程師、美工人員,

此時最常見的合夥方式就是"不需要實際資金",

然後大家初期也不領薪水,設立公司時股份就平均分配,

等到"哪天開始賺錢"之後,大家再來依照持股,平均獲益。

 

因為不須大量資金,

基本賺錢的"傢伙"就是"這個團隊",

這種情況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是否出現"乾股",

例如在同一個團隊中,每一個人都是技術、出力者,

但若有少數幾人是插乾股,以後很可能沒有實質的產能的話,

我個人建議,新創公司一開始成立的時候就要避免這種狀況存在,

一來"乾股"並不合法,二來組織中只要有這種情況,大家就會不想做事。

 

就算是俗稱"業務乾股",

建議也直接在公司成立後用"契約"的方式談抽成,

也不要讓這種不確定性影響日後團隊的運作。

 

還有另外兩種募資行為比較特殊,

適合產品、服務較為特別的朋友,

一為國外當紅的"群眾募資平台",

台灣有的類似像是- http://www.flyingv.cc/

能夠達到"先賣出、後生產"的好處,初期不需要任何費用,

如果你的產品是網站、APP或創新發明,不妨試試這個模式吧! 

 

另外一為"產學合作"的計畫,

許多大專院校都有給自己學校的畢業生所謂"育成專案",

同時某些如資策會等也有對於創新服務會有一定預算的獎勵補助,

"原則上"只要企劃寫得好,都有機會拿到很棒的"補助款",

但話說回來,因為政府送錢給你,這種好康誰不要? 

所以類似這種的福利,往往都得要有些關係,至少"很會寫補助"的槍手,

否則若你只是一個新創公司,要自立自強去寫到搶到錢,恐怕有點困難。

 

新聞原文:

產學合作大騙局 教授爆料九成造假

 

當然還有"創投"這個東西的存在,

不過目前尚未聽過在台灣有非常好的創投公司,

所以對於找創投這件事,先在此保留,之後有心得再來分享。

 

 

總結而論,

創業初期很辛苦,

也很容易落入有心人的陷阱,

或是碰到俗稱"創業詐騙"的狀況,

最好的方式就是剛開始一切自己來,

設個財務停損點,朝著夢想前進,

等自己真有累積一點"籌碼",才思考入股這種事情,會更為保險。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