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會有個共同的疑問 -

"為什麼詐騙集團老梗都能騙到人? 被騙的是白癡?"

 

 

 

 

 

 

 

讓我們看看這個故事.... 

 

-----------------------------------------------------

 

色字頭上一把刀!

 

海洋大學四年級陳姓男學生接到手機通訊軟體LINE訊息,

長相甜美的「雅琪」不斷挑逗他說,「你還是處男嗎?」

「想不想來段特殊的性經驗?」看得他心癢癢赴約,

結果她要他先買遊戲卡,他花光戶頭1萬6000元仍未見到她,才驚覺被詐騙。

 

警方表示,8日晚間近9時,陳男接獲自稱「雅琪」的女子訊息,

要求加入好友,他見對方是名「正妹」,

於是通過她的請求,她不斷問他「想不想出來見一面?」

 

據了解,陳男看了實在凍未條,

當晚11時多搭計程車到指定超商,

但沒看見她,她傳訊息要他先買遊戲卡,

她隨後就到;他陸續買了14張遊戲卡,

把序號和密碼LINE給對方,總共花了1萬4000元。

 

警方調查,陳男傳完最後一張遊戲卡的序號和密碼後,

問她「可以見面了吧?」她卻要他再買,他回說戶頭已經沒錢,

沒想到她就此消失、人間蒸發,他再也沒收到訊息,才恍然大悟是樁詐騙。

 

陳男無奈對員警說,他只是想見「雅琪」,不見得要和她發生性行為,

「我哪知道是騙人?」警方說,這是典型的LINE詐騙手法,

日前海大也有大一生被騙8萬元,呼籲看到陌生女子主動示好,不要以為是飛來豔遇,否則恐損失慘重。

 

 

 

 

 

 

 

 

類似的"故事"幾乎每個月都會上演,

以前可能專挑老人來騙,現在"大學生"也變成肥羊。

 

回歸到一開頭的問題,

我們應該說是被騙的人笨,

還是說詐騙集團真的太厲害呢?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社會心理學最新的研究,

 Robert Gordon 博士提出一個我個人認為非常合理的看法,

這一切雖然看起來都是"類似的詐騙話語",關鍵在於"情境"變數(Scenario)

 

什麼叫做"情境"呢?

就算是"完全相同的言語",

聽在不同的人耳中,感受截然不同,這就是所謂的情境,

也許詐騙集團只是採用相同的劇本,但被受害者主觀解讀後,

所產生的"情境"就是"完全主觀化"的意識形態。

 

簡而言之,

就算是胡謅,只要碰巧令當事人進入情境,

就非常有可能取得對方的信任,以至於"受騙上當"。

 

舉例來說,

打電話說"你的女兒在我手上"這個梗雖然很爛,

我想這邊所有人聽來,都會認為根本就是白癡才會信,

但如果為人父母,體驗過"兒女走丟"的感覺的話,會被騙也是可以理解的。

 

又最常碰到的感情詐騙,

要是受害者剛好非常"飢渴",

這個情境中就算是很假的唬爛,

其下意識也會"甘願去欺騙自己",對號入座了。

 

這個道理也可以用在"追女"上,

很多人都會質疑,看那麼多書,

為啥有人用的方法有效、有人同一個方法都無效?

到底是這些搭訕用語有問題、還是人根本上有問題?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情境",

會營造出"吸引人"、"讓對方信任"的情境的話,

那就算都沒講話,也很有可能成功,反之看再多話術也都會失敗。

 

好吧,

要是你還不知道什麼是"情境"的話,

我就再舉一個更貼近各位的例子吧!

 

答案就在這段話 -

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社會心理學最新的研究,

 Robert Gordon 博士提出一個我個人認為非常合理的看法,

這一切雖然看起來都是"類似的詐騙話語",關鍵在於"情境"變數(Scenario)

 

 

 

 

 

 

 

 

根本不存在的 研究 和 教授,

又怎麼會有人信呢? 

 

確實,不是被騙的人笨,

也不是欺騙者的手段高明,

而是在一個"情境中",就很容易相信而已。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