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常以「職業」描述夢想,一路學得越多,

談夢想卻更加狹隘,就讀大學幾乎被「畢業後做什麼工作」綁架。

 

 

 

 

 

 

大學指考成績公布後,

各家媒體爭相製作榜首專題,從各類組全國榜首到縣市榜首。

 

每年總是期待有媒體能突破盲點,

不再只是迎合主流價值,能有帶給社會新觀點的報導出現,可惜還沒有看到。

小時候,我們常以「職業」描述夢想,一路學得越多,

談夢想卻更加狹隘,就讀大學幾乎被「畢業後做什麼工作」綁架。

 

讀醫學系當醫師、工學院當工程師、法律系當律師或法官,

不在「師」字輩的,則以「能不能賺大錢」來衡量這個科系「有沒有用」。



這個結合實用主義及資本主義的社會,其實是很可怕的。

首先,在快速變動的當代,沒有人能精準掌握未來趨勢,許多工作正在消失,而有更多新興工作出現。

我們渴望的穩定,換來的或許是數十年不變的薪資;而下一個新熱門職業,

是學什麼的人創造出來的?沒有人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對某個領域抱持熱忱的人們努力而來的。



再者,需要對系所抱持更多元的想像,而非僅用「賺不賺錢」衡量。

多數人不曾了解哲學、人類學、社會學、語言學或地理學等領域對社會的貢獻,

因為我們總先被「讀這個沒用啦」困住,把「不曾了解」當作「我沒興趣」。



大型科技公司(例如:Nokia或Intel)的設計團隊,

會聘用社會學家、心理學家、人類學家,

協助他們設計出更貼近在地文化及行為模式的產品及廣告,使不同產品與消費者生活經驗連結。



當忽視這些學科的同時,

其實我們人人手握他們參與設計的產品,這不是很諷刺嗎?

讀「沒用科系」的學生,進入羨煞眾人的大企業時,我們還覺得這些科系沒用嗎?



或許有人還是會批評,「這都太理想啦」、「這是台灣不是國外」,

然而從上個世紀就開始談的「全球化」觀念,不就是告訴我們:

在這個時代,我們面對的不是台灣,甚至不是中國,而是全世界嗎?



如果談夢想太遙遠,那至少不要抹煞青年學子追求自己興趣的機會,

畢竟要用創新思維去面對未來的能力,沒有「熱忱」談何容易?

 

 --------------------------------------------------------

 版主案:

 

我個人認為,

這篇文章表面上很有道理,

實際上仍然是過多"浪漫廢話"。

 

為什麼我這樣說呢?

 

作者告訴我們,

不要用賺錢多少衡量科系,

而要越"熱誠"去選擇科系。

 

而要如何有熱誠,作者說那就是"多元的想像",

去想像就算自己讀什麼人類學系、歷史系這種"看似"冷門的科系,

也許還有一天能幫助蘋果公司,設計出驚艷全世界的科技產品......

 

比較可惜的是,

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

許多科系一進去都是有熱情,

直到上過許多必修課程以後,漸漸被磨滅。

 

問題並不在於"學生沒有熱忱或想像",

而是學校裡面,真的是看不到這樣的契機,

很自然的,最終就回歸到"現實問題",也就是能賺多少錢。

 

文人社會科系並不是真的沒用,

就像我到現在還是認為,"文筆"很重要,

無論要寫信、寫情書還是行銷文案,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力,

可惜的是,回顧我大學的時候,這些與"人文社會"有關的課程,都是讓大家叫苦連連。

 

記得大一的時候,

基礎國文的教授要求所有人買一大本史記,

上課就照著念古文、念整整三堂課,

考試也非常制式,就是考古文,沒過就當掉...

 

後來因為研讀法律的關係,

其實我個人是對法律很有興趣的,

認為這該是解決人類問題的重要關鍵,希望能多累積一些經驗。

 

當時創的網站還在-

請大家直接估狗"車禍法律"四個字,

很有趣的在於,本部落格在第一頁!!!

(注意,我完全沒有買過任何關鍵字廣告)

24HR 車禍法律諮詢服務開始囉!

 

 一年大概可以幫助好幾十位車友,

在車禍發生的當下,不會慌亂或喪失權益,

只是當時提供這個服務,我的老師基本上是非常反對,

畢竟多數老師的眼中,法律系是很單純的,讀書、考試、考國考,

甚至一半以上的老師都說,實務面的東西可以等考上國考再說,其他就先讀書吧!

 

創業這條路也是一樣,

在台灣如果是大學生要創業,

其實難度非常高,若擺攤、網拍可能簡單一點,

但若是真的要成立公司、設立辦公室的話就完全不同。

 

一路走來,

我深刻地體會到其實台灣普通的大學裡面,

(尤其人文社會學科、或是非應用的科系)

無論是系所本身,或是學校的資源,對想創業的學生確實是略顯貧乏,

而縱使有一些育成中心的比賽、企劃活動(消化政府的相關預算....),

以前我也是滿熱中類似的比賽,後來感覺這類型活動若非自己有認識的教授指導,

否則整體而言,更像是之前上過某商學院的課 "練習寫發明、或是商業企劃"。

 

也許在國外創投比較熱門的地方會很有用,

但是台灣若沒有人脈、想自創公司提供服務來營利的話,

要找到創投資金、甚至是青年創業貸款,還是有些難度的。

 

總而言之,

最近很多人都在討論興趣、熱情之類的科系選擇,

對我而言,我認為所謂"多元的想像",真實的意涵就是"不要被學校框架住",

無論你在哪個科系都好,重要的是打破被傳統、被認知所限制的束縛,

尤其華人社會更是如此,法律系一進去就被法律人的出路綁住,那就沒有其他可能了。

 

保持中觀(但未必要樂觀)的心態,

一切的學習都是"工具"而非真理,

利用工具的是人,是我們利用工具而非被工具給綁住!

而人與人之間能力的差異,就是在於誰能將工具發揮到極大效益,

或是運用更多工具,更有效率的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才是應該學習的。 

 

 

工商時間-

我的工作就是社群媒體操作、新聞炒作,

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成為我們的夥伴~

限時公告- 徵求工讀生一至兩名!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