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每個人潛意識中都有一個共同欲求-

"希望能被他人忌妒、希望把所有其他人都比下去"

 

 

 

 

有一個特別的實驗,

讓一群小孩子參與一個看似公平的比賽,

獲勝者將能夠獲得榮譽獎勵,且會接受表揚,

想當然耳,比賽的實際評分,都是"大人"預先內定好的。

 

同時,安排了"忌妒者"與"失敗者"當槍手,

在實驗組的活動中,刻意引發"失敗者的忌妒"

也就是槍手會刻意當失敗者、忌妒者,並且言語上不斷"攻擊"對手,

目的是讓主要受試者不只感受到競爭,更是要體會到"被他人忌妒、攻擊"的感受。

 

另外對照組的實驗中,

則是一切和"平而"的狀態下進行比賽。

 

結果很有意思-

實驗組受試者在受到他人"忌妒攻擊"以後,

多數表現越來越好、進步速度快,同時展現了自我的高自尊意識,

而對照組在一片平和的環境下,反而沒有那麼大的進步,

值得一提的是,多數男生的進步反應又比女生更為明顯。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推論,

這世界就是因為有"勝者、敗者"的概念,

下意識的讓許多人的潛力得以被激發出來,

也許多數人真正追求的,並不是嘴巴大家講出來的"和平、平等"

真正被我們潛意識所希望的,其實是那"被別人羨慕、忌妒的眼光"

(附註:這個實驗並不存在,是我假設的故事情節,請勿當真)

 

想像一下,

如果世界上真的平等、沒有忌妒會如何?

要是真有那樣的世界,達到某些人所謂"大同"會如何?

 

雖然千百年來烏托邦都不存在,

但我個人認為,"如果"存在的話,也許人類會快速滅亡。

 

因為"慾望"的本質有兩面,

第一面向是生理的慾望,例如"求偶"就是典型,

人類與生俱來對"身材、美醜"的直觀反應、感受,

就是來自於傳宗接代的基因設定,無論哪個文化圈底下都沒有差別。

 

正因為無論男女,

只要在你所居住、所屬的環境被認定"有吸引力"

(例如有些國家喜歡胖子、多數則是崇尚瘦子...)

你就能獲得更高的機會、獲得更多傳宗接代的機會。

 

正因為這樣的差異,

就會有人的機會多、有人機會少,

自然而然就造就俗稱的"意識形態",

客觀的角度來說,為什麼會有羨慕跟忌妒呢?

正是源自於人本身"超想要、卻又得不到"的正常反射心理啊!

 

只要人類還是身為哺乳類、還有擇偶行為,

那麼,我們每個人潛意識的都必然會有同一個欲求-

"希望能被他人忌妒、希望把所有其他人都比下去"

 

要是哪天沒有了這個機制,

大家不只是不用傳宗接代了,大概連性行為都免了,難以想像會如何,

估計就是五十年內人口瞬間老化、全世界人口負成長,人類自然毀滅。

 

第二個面向則是"社會認同"方面。

我們總是對於某些職業、身分有憧憬、會羨慕,

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想要、但是卻得不到"。

 

通常這些被憧憬的職業、身分都是機會很少,

例如上台大,每年僅有不到1%的學生可以上台大,

或是當醫生、律師、甚至總統,佔的比例又更是稀有,

以至於這些人能夠享受更好的經濟優勢、掌握權力或其他好處,

而留下我們這些"平凡人",想要又得不到那個位子,於是自然的產生忌妒之心。

 

但反過來說,

就是因為職業有高低之分,

工作有貴賤的差異、賺的錢有多有少,

所以才會讓我們在小時候就不斷努力往上爬,

希望自己總有一天可以過好生活、讓自己能爽爽過。

 

如果一開始就"眾生平等"又會如何?

像是多數共產體制發展到後來一下子就崩潰,

主因就是他發現,人類一旦進入這狀態,多數人就會立刻"擺爛"。

 

就算是比較改良式的"社會主義",

例如北歐一些過去社會經濟不錯的國家,

到今天也都走向"青年失業率高到破表"的窘境,

這很符合人性的常理,大家可以動腦思考兩個情境就略知一二。

 

第一,

要是每個人無論做多做少,薪水、權益都完全一樣,

那就算是我,也會很快地想說,能偷懶多一點就偷懶吧! 沒差!

 

第二,

要是不用工作也能過上優渥的生活,

意思就是當米蟲就好,國家保證會養你一輩子...

那就算是我,也想要每天在家打電動,工作個鬼勒!

 

把這兩個面向結合在一起,

我想拿我親身的經驗來詮釋這個結論。

 

我家本身就是兩個非常極端的案例,

也就是我跟我妹,同樣的環境、家庭教育出來,

思想、行為卻是天差地遠,我選擇天天爆肝的創業之路,

我妹則是選擇在家當隱蔽青年,反正家人有賺錢能養活他。

 

真正的關鍵差異在哪呢?

 

我認為差異在於,

我非常渴望、甚至是喜歡"被他人忌妒"的感受,

這的欲求顯然已經超越物質本身,而是一種自我實現。

 

但歸根結柢,

讓我突然"蛻變"的動機,

也就是在好幾年前、學生時代的時候,

我也曾經感受過"忌妒他人到瘋狂"的情緒。

(大概就是這篇 - 隨筆- 回憶錄)

 

如果沒有那時候所體驗到的"差異"

我就不會痛下決心要改變、讓自己進步,

正是因為感受過剝奪的痛苦,才會有打破框架的動機,

要是沒有這些"刺激",我想我現在還是有可能是個好人阿宅。

 

人世間一切的不公平,

對個人而言乃是一體兩面,

也是推動這個世界進步的原動力。

 

如果世界上沒那麼多不公平,

沒有超大貧富差距、沒有把妹達人的存在,

又怎麼會讓我們那麼想要追求卓越呢?

這一切差異的存在或許對人類而言都是有意義、有目的的。

 

回想起來,

要是沒有當初那麼多"教育家"在搞男女分班,

要是那堆學校不是以升學第一、校方利益優先的話,

我就不可能努力研究兩性、研究心理學,也不可能學會行銷了,

與其去罵什麼政府無能、老闆無良,不妨好好感謝他們的"傑作"吧!

 

或許,檯面上那些成功人士,

多是"完全沉浸在享受忌妒"的過程吧?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