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7228701db37c09d5c7ebb807387d34b  

教育本非"基本權利",要知識就該等價交換,

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學習,根本難以產生效果!

 

 

 

 

 

 



日前我幫同學做"整合"的時候,

剛好大家討論到,要怎樣才會"最有效果?"

 

我說:

"整合跟催眠之類的活動類似,

依照多年經驗,收費越高,效果立現!!!"

 

事實上也真的是如此,我以前看過很多人做催眠,

通常"免費"的時候效果奇差無比,甚至還會有一堆人擺明來"亂"的。

 

而如果收費提高到一小時一千以上的時候,

所有個案明顯都更加專注在問題上,

若提高到一小時三千以上就更有趣...

 

他媽的,完全不用太多開導,

個案自己都會一五一十全告訴你所有的想法,

甚至還會強迫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專注,當然更容易被催眠。

 

而這樣的效應也一樣發生在"上課學習"這檔事上面,

我檢視了我親身的經驗,也幾乎完全一樣。

 

如果上一天的課程不用錢,

或是父母幫我出錢,總之毫無"消費的心痛感"的話,

非常大的機會,無論我有無興趣,專心程度頂多"一般"。

 

例如我第一次上催眠師課程時,

那時候花的不是我的錢,學習效果頂多就是普通,沒太大印象。

 

而我第一次"拿自己的辛苦賺的錢",

沒記錯的話是報名"權謀班",那時候我的體驗非常的深刻,

無論如何都要生吞活剝老師的上課內容,

感覺好像一輩子都沒體驗過這樣的"專注力"...

(兩天上完後,回家整整昏睡了兩天)

 

爾後上過謀課程之後不久,

公司就漸漸營運上軌道開始穩定獲益,

三萬元對我就變成小錢,"上課"變一點都不痛,

後面的追女、念力、毒辣NLP等課雖然內容也是超棒,

比較起來,上課時專注度難以像上權謀時候那樣"超乎想像的集中"。

 

也就是為什麼,

我們都不建議同學"借錢上課"

尤其最近有很多大學生族群也都會報名上課,

真要說起來,我更會推薦,用寒假或暑假打工一兩個月,

用親手賺、努力存下來的錢再來選擇你認為有真正用的知識,

那才真正會讓你上課時有如"開外掛般的專注"而事半功倍,

下課後也會強迫自己練功、使自己能快速進步,而非只是"混時間"。

 

這也合理解釋了我長久的疑惑,

為什麼去年上追女班和毒辣NLP的同學裡面,

幾個"進步神速"的同學,幾乎都是靠自己打工的大學生,

我認為最重要的效果,倒不到底課程多棒、多強大,而是人的決心改變了自己。

 

從這個角度來看,

"助學貸款"當初是個大"德政"

打著"全民同等受教權"的旗幟,

實際上卻是一場"教育浩劫",

沒有真正提升高等教育的競爭力,

反而只是讓上位者賺更多錢的"手段"。

 

當"高等教育"被認為是"國民基本權益"

以至於把本來就應該"很寶貴"的東西賤賣,

知識本來就是無價的,唯當學生沒有求知慾的時候,

再好的知識都會變成垃圾、都會被棄如敝屣而毫無價值。

 

就像台灣的所有讀過大學的(包括我在內)

很少有那種認為這個學習機會是"珍寶",

一定要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學回票價"的感受,

自然到最後就是學生混、老師也混,最好天天放假。

 

簡而言之,

這樣的學習容易變成是"浪費時間"!

 

把高等教育全民化,

真正受益者是政府和特定財團,

可以名正言順的撥下大筆的"教育預算"

一下搞五年五百億、搞人頭補助、招生獎勵,

倒是相關的既得利益者賺飽,最終還是全民埋單!

 

看,這是多棒的政治操作?

先塑造一個"教育是基本權益"的價值觀,

就是要大家都認為這是好的,政府應該撥款做教育,

之後要是誰敢提出質疑,就是不重視受教權,就會被撻伐!

 

當這信念植入你我心中,

誰真的在乎到底大學學到什麼?

既然學生自己不在乎、政府更樂見其成。

 

時至今日,

過去二十年高等教育問題浮現出來,

卻還是少有人肯正視這個問題-

"教育本來就不是基本權利,要知識就該等價交換,

沒有付出任何代價的學習,根本難以產生正面效果!"

 

實際的建議是-

改變助學貸款條件,

仍舊保持人人都可以貸款,

但是無法全額、也必須負擔正常利息。

 

例如學費五萬元,

助學貸款最多只能貸款到兩萬五,

其餘兩萬五還是得要"現金交易"才能註冊。

 

但同時還要有"努力的配套方案"

由國家來主導,開一個"假期工作"特別方案-

 

在寒暑假、周六、周日這些假期的期間,

大學生可以參加特定的、高薪資卻也高勞力的打工,

由政府來補貼更高額的工資,但一定要讓學生知道辛苦。

最好是同時在這機制中加入兩性元素,讓男女生一起工作,

順勢解決一堆阿宅大學期間沒有異性相處經驗的潛在問題。

 

讓有需求的人可以藉由自己的勞力,

很快的速度內存到足夠下學期註冊的錢,

也因為有花錢的痛的感受,會被迫思考-

"我該怎麼學習? 上課有沒有用? 如何更有效?"

 

當然也很有可能在這過程中,

不只是讓學生更積極的挖取知識,

同時也會反思,正在學的科系是否真有用,

當碰到的教授太混的時候,也會勇敢的"客訴"。

 

甚至還可以玩另外一個付費方式-

大學每個學期一樣都是五萬元、二十學分的話,

如果就規定不是一次收足學費,而是"每次進教室上課前收錢"

想像一下,如果大學每堂課上課前都要丟五百元才能進教室會如何?

 

哪個老師上的內容太無聊、或是讓人無言、或老師遲到,

"X你XX,老子花錢來上學東西,花錢很痛耶! 老師你混啥?"

基本上不需要學校搞什麼"評鑑機制",下課後系辦電話就會被塞爆了!

 

讓教育回歸知識有價的本質,

才能發揮知識本來的面貌,

讓"知識"本身也回歸到市場機制吧!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