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25345  

每個現代求職者都需要同時具備兩種能力:

第一種是本身的"專業技能"

而第二種則是能凸顯妳專業技能的"包裝能力"

 

 

 

 

 

勞動部長潘世偉5日坦言「南部有些廠商的薪資真的太低」,引發網路上一片討論熱潮,去年剛從英國念完碩士回台的米莉(化名),想起去年在老家台南找工作,對方要求她身兼行銷、廣告、業務3職,卻只願意開出24K的薪水,至今仍記憶深刻,「老闆露出一臉為難表情,告訴我他不能破壞『南部人的行情』。」一個台灣、兩種「薪情」早已不是秘密,根據2010年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資料顯示,全國剛投入職場的新鮮人,領不到22K者以南部偏多;歷年勞動檢查也發現,許多全國性的手搖杯飲料店、速食店、便利商店,開在北部都很守規矩,但一到了中南部就開始用低於法定的最低薪資招聘員工,根本視《勞基法》如無物。

 

「面試了3、4家,根本都在亂開價……。」畢業於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米莉向記者表示,自己是家中獨生女,去年剛回台灣時,父母原希望她就近在台南老家找工作,結果每家公司不是嫌她沒有經驗、就是要求十分離譜,「聽完都會讓人失去求生意志……。」米莉回憶,其中有一家傳產企業的老闆,明明找的是「行銷企劃」,工作內容卻包羅萬象,根本是想把一人當3人用,米莉本想委曲求全「先求有、再求好」,勉強拉下高學歷的自尊心,沒想到老闆一聽見她想要28K的薪水,居然露出一臉「看到鬼」的表情,直言只能給她24K、沒有年終、加班費、試用期半年,還說:「這就是南部人的行情!」

 

心灰意冷的米莉最後離開家鄉北上求職,沒兩個星期就在一家外商公司找到38K的工作、保障月薪13個月,雖然有的人會說台北物價、房價貴,但米莉卻認為以她的狀況來說,台北機會比較多、比較有發展性,「留在南部根本沒有未來…..。」打開人力銀行網頁,看到當初面試的那幾家南部企業還在徵人,米莉搖搖頭嘆道:「拿香蕉想請獅子,台灣的老闆怎麼那麼天真?」

原文網址: 留英女碩士只值24K? 

 

這篇報導,讓我想到一個血淋淋的真實經驗。

 

某次聽到一位廠商在跟台灣的強勢實體通路談上架條件,(也許大家對所謂上架不熟,在此特別說明一下,目前台灣的廠商要把商品賣出去到消費者手上,原則上要嘛就是走網路購物、不然就是實體通路,而台灣的實體通路例如各大便利商店,條件非常之硬,原則上,光是要把你家的商品擺到架子上,都還沒開始賣,你就得先花費很高的上架費,否則連架子都擺不上去,爾後賣出商品之後還要被抽成、並且配合廠商活動要額外壓低利潤,至於要被抽多少就看廠商能談到什麼樣的條件,總之目前台灣實體通路都很強勢,讓許多非第一線的廠商都很頭痛)然後廠商那一方的老闆不斷的想說服該通路代表,說自己家的產品功能多棒、研發成本多高,並且還砸錢拍電視廣告、請明星站台、舉辦活動,未來肯定能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希望通路這邊能夠給比較好的上架條件。

 

通路代表很有禮貌的聽完之後,直接回一句"恩,我知道你們很努力做很多事情,但這些為了打品牌行銷所做的事情,本來就是你們家自己就應該做好的,恐怕與我們立場無關,所以恕我無法給你更好的上架條件..."

 

d487354  

 

我常說,在台灣人口中所謂的"當老闆",也不只是從"個人市場",轉換到另外一個"商品市場"的戰場而已,差別在於你是個人勞工的時候,你可以把所有的生存、薪資問題丟給你的老闆、或不錄用你的業主們;而當你自己開始賣產品的時候,要是產品賣不出去、無法賺到錢,那你也只能承認自己產品沒競爭力、無法吸引到消費者買單,賣產品卻賺不到錢的失敗者,往往連說話的權利都沒有。

 

現實市場,無論你是個人還是產品,說穿了都是依循相同的邏輯運作著。

 

當你是老闆,你賣的商品可能是吃的(餐廳)、喝的(飲料店)娛樂(電影院)或是提供服務如證券商、清潔公司甚至於行銷廣告公司亦然,你必須要盡你所能,找出消費者的需求、或是進一步製造出需求和慾望,才能吸引到客戶來付錢買單,如果你的產品根本就沒有亮點、也引發不了任何興趣,那麼關門大吉就是你自己活該,沒有任何人有義務花錢去買倒店貨、爛東西就只是為了幫助那些經營不善的店家。(無奈的是,我們政府總是時常幹這種鳥事,拿全體納稅人的錢去資助已經要倒閉的大廠商、像是把錢丟到水中) 總而言之,商場如戰場,唯有適者生存。

 

當你是個人工作者(求職者),照樣得要依循這個遊戲規則,產品能賣高價,至少需要兩個必要條件,第一是"本身有品質",第二則是"有能夠包裝出其價值的行銷人員",就算沒有好品質,那後者的宣傳手段勢必更加的重要,要是連好的行銷或業務都沒有,那公司關門大吉也是剛好而已。而若把"個人能力"當成服務性商品來看的話,每個工作者都需要同時具備兩種能力,第一種是本身的"專業技能",而第二種則是"能凸顯妳專業技能的包裝能力",可惜的是,如果你只有專業,卻沒有重視"自我包裝"的能力,那你的專業、你的價值也很難被看到,價值被低估也是非常合理的結果,像是一堆感情中的"工具好人",也許自己個性不錯、有正當工作也願意對愛情付出,卻完全引發不了心儀女性對象的興趣,到底該怪誰呢?

 

最大的障礙,是我們這一代從小受到的教育仍然是用"代工"的角度在看這個世界,過去的代工廠基本上不需要行銷、不需要自己打品牌,關注的就是如何"提升良率"以及如何"節省開支(COST DOWN),只要你家工廠可以維持不錯的品質、外加成本比其他廠商更低,你就會一直取得生意、公司就能生存下去,於是我們教育中兩大潛移默化的內涵,"曖曖內含光"和"節儉是美德",(請參考:不想當"魯蛇",你不能沒有"手段"!)以至於完全沒有概念在於"用包裝來提升價值"的技術,這也讓台灣本土品牌總是很難打出國際,再看國內看似善於行銷廣告的廠商,最終也因為節省開支的前提,要嘛就是降低基層可替代勞工的薪資、要嘛就是找便宜(傷身)的原料來替代,完全合乎代工廠的邏輯,卻也成為一個逐漸浮現的重要癥結。

 

不懂、也不願學習行銷的廠商,除非研發技術獨步全球,否則現實中就剩兩條路,薄利或倒閉。相對的,求職者賣的產品就是"自己",不懂自我包裝的的求職者,除非你的專業能力堪稱全台數一數二、或稀有的技能(當然還要你能親自證明才行),否則現實中也是兩條路,低薪或沒頭路。(延伸閱讀: 為何多益860分的女碩士找無工作?)

 

"包裝的能力"已然成為一個被迫重視的顯學,可惜目前學校教育的腳步難以全面跟進,這意味著我們這一代必須要完全靠自己的努力調整學習方向,過去的學習認為,只要專業就能獲得一份好的工作,而未來的世代則是不只要專業,包裝更是一個基本能力,兩者兼備的人才,更容易被關注、被需要、以及獲得高薪。

 

944783_758038350877795_199971864_n  

 

反過來看這新聞,到底行銷企劃這個職位要會什麼能力? 我很訝異的是,國外讀相關科系回來的,若還不知道行銷人本來就要像是神(經病)一樣,必須要具備至少一個打一百個(消費者)的能力,也不知道要先做好市場調查來定錨,直到花了好多時間面試,才"突然"發現進台灣傳統代工廠工作的薪水那麼低,更不用提,她完全沒辦法"包裝"出自己的高價值,讓老闆反過來拜託、願意用更高的薪資"請"她來工作。像這樣的員工,可想而知根本無法協助這些"代工廠"轉型、賺到更多錢,頂多就是當個助理或行政職,一個月給個兩萬多也是完全合理的(其實我認為也許還給多了)。 倒是外商公司,反而可以利用她"外語溝通"能力的價值,就算只是要求她當個翻譯,每天翻譯外國客戶的文件、當聯繫的窗口,那麼倒也是具有三、四萬的專業價值。

 

簡而言之,如果沒有能力理解自己的"用途",明明學數位研發卻跑去傳統代工廠找工作,無異於緣木求魚,就像很難把女性的用品賣給男生一樣,便宜也未必有人買,因為沒有需求。"了解自己、了解市場"是自我包裝能力中,非常重要的先備知識,而更進一步,就算找到了"有需求"的市場,該如何抬高自己的價碼、讓業主認為你的價值高、願意出更高的薪水,又是另外一個問題。

 

總而言之,市場行銷和個人包裝原理相通,不外乎四大基本,"示高價、示低價、有興趣、沒興趣",沒有專業能力的時候要致力於培養屬於自己的專業,已經有專業能力的,則更要花時間學習"包裝自己的優勢",無論你是求職者、還是賣產品的老闆,世界上沒有"無用的努力",只有努力的方向完全逆著需求走,當然是徒勞無功。

 

 

延伸閱讀: 年輕人! 會低薪是因為你根本不懂"人性"!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