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支持抗議的總體比例沒那麼高,

只是因為社群媒體的影響而讓多數使用者產生了錯覺!?

 

 

 

 

 

 

每當社運風潮的期間,一定會有人提出"沉默螺旋"的經典理論,試圖告訴所有人說,其實支持這場抗議的人很多,只是都礙於社會的壓力或怕被孤立而"不敢"站出來、不願發出聲音,所以才會造成走上街頭的群眾"沒有想像中那麼多",換言之,他們想藉這個理論,來傳達最主要的重點是" 別看我們現在只有幾千人,實際上我們支持我們的民意可能有上百萬人!" 但,對照台灣最近的現實狀況,很少人有觀察到一個關鍵的問題,"網路時代還是如此嗎?"

如果你還沒有聽過沉默螺旋理論到底在說什麼,下面先做個簡單的介紹。

 

「 沉默螺旋理論 」是由德國傳播學者諾爾、紐曼(Noelle-Neumann)於1970年提出。定義為組織中如果存在主流意見,當人們發現自己的意見與主流意見不同時,因為害怕被孤立,便會選擇隱藏自己的意見,並保持沉默。最後支持主流意見的聲音會愈來愈大,而弱勢意見的聲音逐漸消失,這就是所謂的螺旋效果。沉默如同游渦般,把許多弱勢意見的聲音,沉入海底,但這只是大多數人沒有太堅持自己的意見,所以趨同現象讓多數人接受了主流意見的主張。

拿這次"太陽花學運"事件來觀察,我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一開始所有臉書、社群上的立場都"一面倒",初期二、三天看下來,無論網站的調查還是其他民調,近乎達到"九比一"的盛況。有趣的是,我認識不少公眾人物、部落客都選擇"暫避風頭、不表態",當然也有少數像是雞排妹那種藝人、或是本身意識形態就很明顯的歌手或部落客當然立刻搭上這個風潮,大大的發表自己的看法、支持學生運動的立場。

 

 

1975022_604797542937187_1633227054_n

 

 

在初期的幾天,只要誰發表了"不支持"的立場,往往都會被所有鄉民、包括本來的臉書朋友大力撻伐、甚至直接封鎖,有些朋友私下跟我說,他現在都寧願完全不發言、或乾脆表態支持學運,也不要冒著被原本的好朋友討厭的風險。依照1970年的經典沉默螺旋理論,當多數人不敢表態的時候,這類抗議活動理論上會讓"多數人"因害怕、不敢表態,形成連鎖效應,也就是大家都不支持抗議,導致整個抗議活動根本"熱絡"不起來、進而不了了之。

 

然而,你也許也觀察到最近的狀況剛好相反,我們姑且稱這個現象為,社群網站時代所造成的"逆沉默螺旋"。

 

它的成因是這樣的-

1 社群網路的世界中,熱情、從眾者的"日常活躍度"遠遠大於理性者。

2 抗議產生,熱情者若支持,便會願意不斷、不斷的發言號召朋友響應。

3 這些熱情者的朋友通常很多,代表"個人言論"的影響力更強。

4 若熱情者不支持抗議,更容易考量到朋友觀感,於是更會傾向不表態。

5 短時間內,整個社群、論壇上都"充滿"熱情者所散播的支持訊息。

6 所有網路使用者、包含未表態者,下意識產生"大家都這樣說"的認知

7 整個社群媒體中,三天內即發展成"一言堂",就算是謠言也快速被認同。

8 一言堂現象達到最高峰時,幾乎所有"不同意見"都會被大肆攻訐、公幹。

9 直到大約第四天以後,熱情者逐漸退燒,網路上才逐漸出現"不同聲音"。

10 當熱情漸漸退燒,越來越多原本"立場不同"者才願意開始發言、表態。

11 直到開始大量出現"不同立場"的論點時,風向明顯的轉變。

12 更多不同立場者開始表態,民調才逐漸拉升,回到五五波。

 

在社群網站的世界裏面,沉默螺旋的概念可以被"顛倒過來"。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快速地創造出"這是風潮"的效果,例如排隊買甜甜圈,也許一開始根本沒有那麼多人知道這家店的存在,但只要店家能先"製造"第一批人排隊的現象,並快速的在網路上散播,很自然地就會讓整個風向"看起來"好像不去排隊真的有點落伍的錯覺;而又如最近賣到已經缺貨的"雷神"巧克力也是類似的現象,就連我這個根本沒有興趣追流行的理性者,突然看到7-11有賣黑雷神,想都沒想就付錢買下去。當然不只是流行商品,也可以用在名人身上,當網路上"大家都說"某人等於"愛台灣"的時候,通常也沒有人敢公開說"他不是",除非想被公幹。

 

一開始也許多數人根本搞不清楚、也不想看完服務貿易的詳細內容,但是當我們發現一天內,諸多比較"熱情"的朋友、意見領袖都開始喊著"台灣要被賣掉啦! 工作要被搶啦! 馬上就要被中共統一啦!"的時候,下意識就會快速認定"肯定大家都是這樣想",然後進一步自己也會跟著採取"同步"的行動。一部分的動機是透過從眾來自我保護、另外一部分則是因為聽到那些負面影響的恐懼感,也因為如此,我又會把類似的訊息不斷的轉貼、分享出去,我的所有朋友也會一樣的受到類似的影響而產生動搖。

 

"在個人主觀認知裡面,自己所處的意識形態就是真理,且一次只能有一個真理的存在,絕對容不下第二個"。

 

造成"逆沉默螺旋"最主要的理由,"社群網站"的發展在台灣大概是這五年才開始蓬勃發展,所以過去根本少有人研究這個題材。同時因為屬於較新的科技,年輕族群是主要的使用者、也是最主要的"熱情者"。但也因為如此,當我們大腦自動把"網路世界"直接對比"現實世界"的時候,就會自然的發生"網路的民意就等於全台灣人的民意"的錯覺,而所謂的"逆沉默螺旋"所映射出來的結果也許剛好跟沉默螺旋相反,也就是"其實支持抗議的總體比例沒那麼高,只是因為社群媒體的影響而讓多數使用者產生了錯覺"

 

在這個通訊發展到了極致的世代中,我敢打出,"逆沉默螺旋"在未來必定會不斷的被現實所驗證,但也因為是仰賴社群網站的關係,也會受到本質上的潛在影響,例如"耐力較低、注意力無法集中、只能接受懶人包等",一方面提供了"操作群眾"者、或行銷人一個全新的舞台,另一方面也讓我們自己必須更為警惕,自己該如何對應這個早已"無法回頭"的時代發展。

 

延伸閱讀-

思考: 我們全都罹患"社群媒體症候群"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