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黑暗面"-是行銷人必備的基本常識!?

 

 

 

hTC、ASUS、Lativ都曾經因為被消費者認為是人親土親的「自己人」,而在市場上佔盡了便宜,但是卻也都因為市場策略而讓消費者感覺受到了「背叛」,不知道這些品牌會不會悔不當初?畢竟,如果當初不要主打「台灣」作為號召,或許沒辦法靠「自己人」在市場上佔便宜,但也就不會因為台灣市場規模,在必須採用不同的定價或調整產品規格的時候,受到消費者的責難。 (By-華碩的悲劇:想學小米經營社群,卻連「自己人」是誰都搞不清楚)

 

a01f72fbgw1een5xn84ngj21kw26kn78

 

華碩被罵翻的悲劇,幾乎所有評論者都從定價的角度,分析華碩事件的原委、和未來方向,認為廠商為了利潤考量、推出沒誠意的產品、反而失去了廣大台灣人的品牌信賴。 如果還沒有看過這則新聞請點我。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這個偶發事件只是"結果",卻沒有人好好的追究其背後潛藏的真實原因。為什麼行銷上明明砸了這麼多錢、搞那麼大的活動,卻連基本的"消費心理"的定位都沒有做好?  亦或是,一切的策略都有依照正規方式按部就班的進行,卻仍造成這樣的悲劇。

 

那麼,魔鬼到底藏在哪個環節中?

 

近年來,幾乎沒人進一步從整個銷、定價的"根本動機"來觀察,背後還有一個非常可怕的"魔鬼",也許在於一開始,"產品定位"上就已經出了問題,以至於華碩顯然採用了台灣企業最常用的"產品定位"方法,也就是最初依賴年齡、性別、收入、興趣、上網習慣等調查方法,然後用調查的結果作為定價、行銷廣告甚至請代言人的主要參考指標。

 

但,這種調查方式有個最大的缺點,其結果完全沒辦法深入族群的心靈深處,無論是意識形態、真實欲求、或是所謂的"黑暗面"。 傳統的族群分類方式如"重度3C使用者"、"學生赤貧族"...,從這些特定條件的分類中,明顯能看出來,完全無法"預測"類似這樣的行銷悲劇。

 

其實這次的事件本身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加入"意識形態"為主軸,也就是俗稱心靈黑暗面的群眾分析法,就會有很高的機會能夠預測、並且提前避免這類狀況。直接把現有的傳統分類"進一步"找出更深層的個體化差異,例如"學生赤貧族"裡面做深度的調查,還可以分類出"自卑族、阿宅族、自我感覺良好族、政治狂熱族、22K窮人腦族、老鼠會腦族".....,請先不要覺得這樣分類"人"是一件很機車的事,美國政商界早就發現這種區分方式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調查方法。

 

從這次的事件來看,如果華碩一開始就知道這款廉價手機目標族群是想要仿效小米那樣打入年輕人3C市場(所以才會瘋狂找部落客、舉辦大活動),但前端市場調查顯然沒有把"崩世代"的台灣年輕人幾乎都懷著強烈自卑感的意識形態給考量進去。如果一開始就能好好面對"族群自卑感"這件事,那勢必也會知道萬萬不可以做出這種"大小眼"的決策,尤其面對時下多數人痛恨的- 大陸人。

 

當然,避免危機只是最基本的任務,真正重要的是,這方式才能夠讓行銷更直接的打入"心坎裡"。題外話,他們的官方網站整體風格真的跟小米官網很相似啊!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