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618978  

每天汲汲營營省小錢的人就如costdown到極致的代工業,

幾乎不會去思考,如何「創造自我價值」出來,

這就是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始終低薪的陷阱!

 

 

 

 

 

 

 

台灣普世價值讚頌著「誰最摳死當、誰最會省錢」,總是討論一餐只花五十元、手機費超低、娛樂社交費全免。反而不是大大鼓勵那些勇敢「創造高價值」的年輕人,也不鼓勵投學生多資自己的腦袋和經歷,這就是所謂的「代工思維 - 總是想著省眼前的小錢

 

實際上,無論再如何摳門,省下來的錢,說實話也是少得可憐,決勝點應該是畢業後能否獲得更高的收入,如果畢業沒幾年薪水就能高同儕兩倍、三倍,才是我們真正應該要追求的「自我高價值」,這個思維不只會影響到個人,如果你日後成為公司的經營者,你照樣也會想盡辦法要省錢,比起花在創造公司的價值,更多時間都在思考如何摳死當。這樣的現象在今天的台灣常常都可以看到,從勞工到業主,多數人都被這樣的觀念所束縛著。

 

不要為了省小錢、錯失了未來賺更多錢的機會,也許現在覺得二十萬很多,不打緊,務必要讓自己往上提升,不久的將來,從一年存二十萬、變為一個月淨賺二十萬,那才是所謂的進步。

 

歐美一些文的思維中,年輕人並不是從小就被灌輸讀書、考試、國家考試、國營企業 等於一輩子穩定直到死的考試思維。有些文化更強調趁年輕人一定要勇敢出去闖、自己一個人出國見識,因為,現實中那些年紀輕就實戰經驗豐富、跨文化知識淵博的人,平均而言年薪也是三級跳。

 

自我栽培和經營企業」其實是異曲同工。

 

從經營的角度來看,若一家公司老闆只想著賺眼前的蠅頭小利,每天汲汲營營都在cost down,唯一增加競爭力的方式就是節省成本而非創新,且努力把公司營利都「轉」到自己口袋定存起來,這樣的企業往往也很難越來越茁壯,因為「只重視眼前的短期利益

 

這是很多人詬病華人公司的經營思維,但這樣的模式一樣被帶到教育思想上頭,我們常看到新聞「稱讚」那些家境雖然沒錢,但是靠著省吃減用、一餐只花三十元、完全不娛樂、瘋狂打工存錢的年輕人,他們可能很自豪的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節儉的「成果」,也許真的這樣工作一年真的可以被他們存下三、五十萬...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始終要感謝當初學生時代,微軟的前輩跟我說過的一番話。


我大學時代是俗稱打工魔人(編按:其實現在還是工作狂...)當時半工半讀、拚一年大約可以存下四十萬以上,而且全都定存,我也因此而自豪,至少水平比起同年齡好一點。然而前輩告訴我,我眼界太小了,像微軟這樣的國際企業,年薪都是用幾百萬台幣計算,就算收入尚可、比正常上班族高一點又怎樣? 說穿了,你再怎樣努力存,存五年也不過就是別人一年的年薪罷了。既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賺眼前的小錢?不如讓自己有能力賺大錢,一年抵人家N年,更有意義

 

當時我似懂非懂,這句話,直到我終於能用一年換一桶金後,我才逐漸理解背後的意義,雖然大家都知道「要看長遠」的重要,但知道「實際去做」,往往又是兩回事。遠見這東西並非是教育口號,而是無時無刻都不斷動腦思考,怎樣能站穩基礎、更上層樓,怎樣可以走出自己的路、並且收到市場的青睞。

 

這樣的改變是潛移默化的,但若要問我實際上要怎麼開始?

我會說「不該花的錢可以省,但只要是投資自己的腦袋或思想,再貴都值得

 

我可以一支舊iphone4用三年打死不換,但我絕對無法忍受看到好書卻沒有買。也可以把買衣服的治裝費降到最低,但如果有適合補腦的知識、或是買書這檔事,我一定會捨得花費。

 

對於消費,也是同樣的思維,如果你看到我買衣服、鞋子、錢包,基本上都是為了必要的包裝,至少搭配身分不會太難看,雖然說人不要崇尚名牌、不要變成奢侈的奴隸,但畢竟這個世界上多數人都是先看外表,治裝與名牌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享受,更確切的說,是包裝的工具。 就好比為什麼品牌企業會花錢請我做口碑行銷的道理一樣。



如果我花錢跑出國,一定是為了找靈感與商機,而不可能單純去玩。買新電腦、相機一定是工作需要,若買了新奇的玩具(例如GOOGLE眼鏡),目的就是回來拆解看能轉換成什麼更有價值的商業應用。去夜市,我會想著每個攤位的攤租和收益的狀況、以及如何行銷連鎖加盟。去看電影,我會關注電影中的暗示、以及置入型廣告的廠商,去百貨公司,仔細觀察所有正在做廣告的品牌的發展,逛購物網站,詳實的吸引到我的商品文案和美工編排。

 

當我買人生第一台機車,不久我變成賣車業務,賣了幾百台。
當我開始接觸洗車,我創了台灣最大的洗車團直到上新聞。
當我拿到第一支IPHONE,後來我投資了手機維修中心。
當我初次花錢上玩NLP課程,如今在台灣江魔的課已成傳說。



「I see no coincidence, but consequence」

這世界上沒有偶然,只有因與果。

 

我們在這些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年輕人,都一樣被「COSTDOWN」的思維所束縛,但那其實不要緊,因為只要理解這個現象,就代表有機會改變、開創出不同的人生和價值觀出來,唯一的救贖,就是先理解整個束縛的背後動機、進一步勇敢的去挑戰與質疑自己舒適圈的想法,最後化為實際行為,嘗試著做些不同的行動,或是故意跟自己的選擇唱反調,給自己多一點衝擊、刺激,不久的將來,你也會發現這個世界好像哪裡已經不同!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