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575477637  

成長在相同的環境下,為什麼有人能成為「狼」?

(注意,本文建議16歲以上、身心健全者觀看)

 

 

 

 

 

 

看到一篇文章這樣說:

大陸人口太多資源太少,在僧多粥少的狀況下,年輕人不拼搏無法生存下去。儘管大陸這些年來經濟如小飛俠一般高飛不降,關於土豪與富二代的傳奇故事不斷,可窮人家的孩子依然是占多數,只是他們上不了媒體得不到關注。這些窮孩子帶著全家人的希望與僅有的盤纏來到大城市闖蕩,環境不允許他們沒有狼性。

在安穩生活與父母保護下長大的孩子,注定狼性會蕩然無存,因為他們不需廝殺也能繼續過日子。大陸一線城市的孩子,企圖心還不如台灣呢。就拿咱們上海來說吧,拼死拼活打天下的年輕人寥寥無幾(完了,老鄉們又要追著我跑了)。大陸不能實行全國統一高考,更不能取消地域保護機制,不然一線城市的孩子會完蛋。( 一個上海女孩眼中的台灣:不是年輕人太草莓,是台灣不夠窮)

 

看完以後,我突然有了一個很特別的疑問:

為什麼同樣在這片土地、相同環境長大的人,多數人都渾渾噩噩的過日子,卻也有少數人能夠衍伸出狼性?」,也就是那種對自我的企圖心、以及面對這個世界就是黑暗而殘酷的心理狀態,這個問題之所以值得討論,是因為如果能找出箇中的原因,或許就有辦法了解「狼性如何產生?」這件事的本質。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試著找出過往的記憶,搜尋我自己究竟被什麼事情改變?

 

這個部落格的老朋友應該都不陌生,我以前曾提過高中時代的故事,當年我大概是全台灣第一個為了「班上沒有女生」這種無聊的事情跑去校長室爭執過無數次的高中生,雖然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種要求對現實而言不可能會有任何有效改變,就像從近年來許多抗爭行為一樣,但如果個性再「極端」一點,就會伴隨不同的火花。

 

每個人一輩子多多少少都曾有「某些東西被剝奪」的感受,例如小時候被父母禁足剝奪自由、被老師禁止玩某樣東西、甚至是硬生生把你和最好的朋友分開,當然再長大一點,這樣的感覺會因為社會經歷而更加複雜,例如失戀、失學甚至失業,任何人都不喜歡這種感受,尤其自己越在意的價值被人家奪去,當然會伴隨不舒服、憤怒、憂鬱與絕望等負面體驗。

 

103288234  

 

從我的經驗中得到一個假設:「狼性會從成長過程的被剝奪經驗中發展出來

狼性的背後,其實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其實與自我安慰、抱怨、自暴自棄是同一個類型,總之都是能協助自己度過當下痛苦的下意識行為,問題來了,既然都碰到衝擊、感受到痛苦的剝奪,為什麼有人會選擇消極的抱怨、而有人則會選擇成為一批狼呢?

 

我個人的看法是,要喚醒內在的狼性,需要同時擁有兩種「外力」的介入,首先得要有一個「惡魔」的腳色出來,讓你徹底認知到這個世界「不可能有人會幫你」,讓你某種程度上陷入絕望、卻又理解人必須自立自強的想法萌芽,第二則是「浮木」的腳色,如同溺水者抓到漂浮的游泳圈一樣,要有人讓你面對現實、然後告訴你「可以到天堂的橋樑」。

 

其實這跟宗教洗腦所用的「動搖、植入、強化」以及「天堂地獄法」某種程度是一樣的原理,總之就是在這樣的契機中,重新洗過個人的價值觀,讓人不會再天真的以為世界上真有天使會出現、或是只要祈禱上帝就會幫忙度過所有難關一樣,相反的,「惡魔不出現就算幸運、旁人不扯你後腿就已經對你仁至義盡」的思維也會同時成形,而此刻如果剛好有人讓你接觸了名為「人性」的諸多知識,這一扇門就此打開。

 

wFyq4  

 

某種意義而言,因為不滿而抗議的行為是一個轉捩點,至少有跨出行動的那一步,但能否了解「這樣做有沒有實際效果」又會是另外一個層次的思維,我也曾經用各種激烈的方式試圖爭取權益,實際上卻毫無效果,許多人雖然能走到行動這一步,但沒效果之後就只是更加倍的抗議、抗議再抗議直到鬱鬱寡歡,而若能從「人性」下去思考又是另一回事,例如理解為什麼上位者為什麼懶得理你、進而找出能改變對方意志的方法,也許這就是所謂「政治」的原型面貌,藉由不斷收集對手不堪回首的把柄來相互制衡,或是更進一步發現「其實還有更直接的做法、可以達到自己的宿願」。

 

總之就是一句話:「手段與目的」的現實思維。

 

這種思維意味著人本身的成長,不再像是小孩子一樣的一廂情願、哭哭鬧鬧,取而代之的是碰到每一個問題、或是有欲求的時候,腦中出現都是無數的解決方法、資源和可能性,然後就是靠自己雙手去實踐、去解決眼前的大石頭,到這個時候,自己就如同狼一樣,無論如何都要快狠準達成目的,也就是「狼性」的開端。

 

其實說到底這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就是在這個號稱多元、舒適的台灣大環境中,選擇對自己生存最有利的「價值觀」罷了,當大多數人選擇舒適圈內的羊,而你甘願與眾不同選擇作為一匹狼,命運從此就截然不同。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