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5612258_1eb9417887  

從小學開始,我們這一代不斷被灌輸的學習思維是:

「只要上課時態度好(意思就是乖乖照老師的指示坐著聽課以及抄筆記),學習效果就會好,如果態度很好但考試成績不佳,那還稍微可以原諒!反之如果坐不住、愛講話不乖結果分數考差了,那就該打、打到聽話為止!」

 

另外一個堪稱經典的邏輯雖然老套、但至今仍然很多老師都這樣灌輸:

「現在拜託不要問為什麼學這些東西,高中、大學考好以後,你的人生就能一路順遂!」

 

這樣教育思惟底下出來的學生會有兩個情況:

一路「順利過關」的好學生,畢業之後當真以為自己就像父母師長說的已經是菁英中的菁英立足於年輕人的頂點,殊不知一進入職場,才發現現實殘酷跟考試不同,全部都是講求效果、唯有有辦法獲利 或 能快速達成KPI(業績)才是真的,沒辦法為公司賺錢意味著你自己也別想領高薪。

 

於是這邊就出現很大的「矛盾」,自小潛意識中被灌輸的信念就是好的學歷、文憑等於賺大錢、成為人生勝利組溫拿的保證,當現實中這樣的信念面臨挑戰、崩解的時候,最後結果就很容易成為「眼高手低」

 

簡單來說,人為了維護長久以來的信念,最終得出來最好的方式就是,繼續信仰自己的價值,要嘛乾脆不要工作繼續待業(或往上讀學位)企圖待價而沽,要嘛就是一邊做低薪工作一邊每天抱怨自己其實價值更多錢,並宣稱只要有更高薪的就是好公司、隨時準備跳槽。

 

當然,這一種人的人生也許薪水比同儕會高些,但問題是他們始終憤恨不平、懷才不遇的不滿,致使他們對工作的印象就單純只有痛苦,甭提樂在工作了!

 

但,以上已經是「比較好的情況」,畢竟另外一大半以上的學生都像我這樣不是讀書的天才、記憶力又差,國中以來考試都難考好,在這個升學體制下基本上就是「砲灰」。

 

像我們這樣的人,最慘的地方在於「整個求學過程根本沒有自信可言」,進而讀書對我們的印象幾乎都是「痛苦」的,特別注意的是,這邊所說的不單純只是讀書考試的問題,而是台灣教育「直接灌輸所有學生,將分數與成就高低綁死在一起的邏輯」,意味著考試考不好的人從小就每天被罵,罵不認真、罵沒用、罵坐不住、罵不專心、威脅以後去做工。

 

可悲的是,打罵以後人類的智商不會變高,更不會因此就考100分,反而植入另外一個心錨,就是把分數考不好跟自己未來的人生串聯,換句話說,多數不太會讀書考試的學生,在學期間幾乎已經等於被宣判「人間失格」。

 

可想而知,這些人的成就動機更低,之後想到學習就下意識想逃避,畢業以後投入職場更不斷被負面暗示所限制,當然也很難有什麼成功的動力與機會了。仔細想想,現在這狀況也沒太大改變呢!

 

如果一定要問人才在哪裡?

 

我倒是很樂觀的認為,光明與黑暗永遠是互相對立的存在,尤其這樣的制度下,除了我上面所說的兩種人之外,也必定會有許多「變異」出現,特別是高壓、讓多數人極度沒自信的時候,相對而生就是「極端自我」的思維會被少數人所接受,進而靠自己雙手開創出個人不同的命運、走出不同的道路。

 

如果要我給十年前的自己、或未來下一代學習上的建議,我想我會這樣說:

「知識絕對是非常有用的生活工具,其中好知識的價值,更是千萬金都未必買的到。
如果有知識被教育體制所賤賣(例如學費很低免費送),通常那些早就已經過時而無用,根本不會令你獲得優勢,甚至會虛耗掉你大把青春,這種時候就要當機立斷做出抉擇。

面對有用的知識或工具,想盡辦法都要抓住它,而那些浪費生命的學習,該丟就要丟,畢竟時間生命都有限,過好日子的關鍵從來就不是知識的量,而是取決於你究竟培養了多少真正有幫助的能力?」

 

有效,永遠是關鍵。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