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15165003985--ss1  

國外有本爆紅的童書、引發熱門討論:

『父母快看 神奇暢銷書孩子讀3頁就入睡』

你在這案例中看到什麼? 我的答案是:跨領域才能賺大錢!

 

 

這新聞出來,立刻看到很多做催眠的朋友都在分享這篇、爭相解讀裡面的催眠暗示原理。但說實話我看了這個現象,內心反而感到有點「遺憾」,因為這背後,某種意義而言,直接反映出台灣人長久以來,始終被困在「用有高度專業、卻低應用附加價值」的低薪困境。

 

這故事應該之前某一篇文章談起。

上次我提到,我認為每一個工作只要發揮熱情做到極致、做到走火入魔或替天行道的極端自我境界,無論當下薪水高低都無所謂,只要懷抱熱情、人就必定能從所從事的領域中見到「天地」。

 

例如上次提到「護理師」或「在醫院中服務員」的行業,很多人直覺就認知雖然起薪高、半夜值班有加班費,但之後完全沒有發展性,又要常常接觸病患、家屬一堆鳥事非常痛苦。

 

確實,在普通人的邏輯看來,這份工作除了「起薪較高」之外一點好處都沒有,就算熱情、有創意也絕對變不出什麼把戲,但,真的是如此嗎?

 

駭客任務第二部曲中,法國佬對尼歐說:

「你根本不知道你為什麼而來,也不知道目的是什麼,單純只是因為別人叫你來、所以你就來了!」

 

在我看來,第一線接觸病患家屬的護理師,乃是最能夠了解這個族群「心靈黑暗面」的先鋒,換句話說,沒有人比這些護理師更能接觸到醫院消費者的真實欲求,名為「慾望」的種子,乃是世界上最值錢的東西,只是總是被人忽略、住在金山上而不自知。

 

而若要真的開挖礦山,另外一個必要技能、也就是台灣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聯想創造」的思維能力,試想,如果一個護理師能透過強大的經驗去同步同理「病患與家屬」最深層的痛苦,那麼他們順便兼職人壽保險、或是健康食品的直銷業務,應用得當,效果肯定是強大到可怕的。(當然,最近很夯的許多醫療照護APP、或大數據系統,也絕對需要院內人的長期經驗才能相輔相成)

 

唯多數人無法把這多個不同的概念整合,變成策略,因而限制了自我的價值華地自限,簡單來說,這就是為什麼總是認為「這工作一下子薪水到頂就沒發展了」

 

電影一代宗師裡面有句話是這樣說:

「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單純的工作技能或學術知識,無論你學得多好、做的多棒,基本上都只是「見自己」的階段,例如諮商師與催眠師這樣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我認識台灣有很多催眠師做久了以後、單純只把他人的心理問題當成工作,反正就是賺錢的技能,只要個案客戶的數量穩定,基本上就能長長久久做下去。

 

然而,如果沒有真正對人性、對世界的熱情,就無法拉高層次、或是有任何動力去找尋其他的可能性,也就是把這個專業發展到其他領域的契機,尤其在華人社會,我們總是在價值觀裡面就被「專業」的包袱所綁住,貌似什麼科系畢業就只能從事相關領域,壓根兒不會勇敢的跨出整合兩個以上不同的背景,一開始就已經把自己框架在既定的框框內了!

 

拿這個案例來說,「幼教」在台灣也是師範體系中的一個專業學科(大家也知道師範體系的古板、嚴謹更是出了名的),以前我曾跟一些本科系出來的教師朋友聊過,是否能用催眠或NLP的某些技術來管理幼兒、甚至是特殊障礙的學生,他們給予的回答都是:「實際上我們不可能這樣做,因為基於OO原則所以不行!」

 

當然也包括社工、或正規師範體系出來的諮商工作者,每每談到這樣的整合應用,幾乎連聊天都很難聊下去,有趣的是,他們共通反應都會類似如「基於OO原則,所以這行不通,我們也絕對不該如此嘗試!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江老師在權謀裡面開宗明義告訴大家,如果你要擴展你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想打破框架的話,必須先修的幾個概念就是「狂、傲、野心和 學習欲望」,接著才會開始建構所謂獨立思考的「自我」,然後,才有機會從微觀中見識到更多元化的世界。

 

在台灣,你跟專門編撰幼教教材的專家學者談催眠引導、並且加入幼兒床邊故事書的概念,通常你會被打槍、外加嗆個滿頭包,而國外真的有人做出來、且還大賣賺了很多錢。成果代表了一切!

 

市場機制我們還是得回歸到那一句話:「有效,比什麼都還重要!」

 

與其整天在那邊相信專家學者、生涯規劃、新聞媒體在喊哪個科系出來沒出路,或是哪個類組最高薪,說穿了那都只是統計上的參考,且是為了「見自己的多數普通人」而設計的統計數字,如果,你只是隨波逐流,那這樣的框架當然會綁死一輩子,反之,若你能透過人性的學習找到「自我」,那麼,你根本就不需要去理會無法適用在你身上的常規統計。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