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人辛勞的工作,卻住在擁擠的公寓月領 22K?

歐洲人每天只工作幾小時,卻天天都像在度假一樣?

你「真的」曾經動腦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嗎?

 

 

 

 

『我看到台灣學生和歐洲學生的差別是,歐洲學生有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態度:相信這是自己的人生,定義自己想要的生活,打從心底知道他們是自由的,因此敢於追求與發揮自己的天分和才能。

 

同樣的思維,他們在做事的時候,也會思考他們要呈現什麼精神,或是帶給人們的生活什麼價值,從時裝品牌,到汽車品牌,到金融業服務(他們的金融服務比台灣好太多了),到藝術產業,家俱業(IKEA),餐飲業,處處都感受的到。這個服務,這個產品,背後有一個理念,一個思維,有一個 Why,他們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而且這件事對你的生活有價值。

 

大家都知道任何產業鏈中毛利最高的部分是原創設計,不是代工,而這正是台灣跟歐洲產業結構最大的不同,連自己想要的生活都不敢追求的人,怎麼會有辦法設計出別人想要的產品或服務呢?

 

代工產業就是長工時,勞累,無聊的生產工作,卻又只有少少的收入,畢竟,你終究只是在幫別人製造東西,是個只需技術和勞力不用思考的工作⋯』

 

最近幾年,類似以上這種文章(怪罪體制很容易,但你是否想過,台灣人日子不如歐洲人的真正原因?)多如牛毛,幾乎每個月都會看到好幾篇被瘋狂轉載,名人、名嘴也時常寫這種「中肯文」來得到媒體關注,但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現實就是無論這種文章出現再多,實際上台灣的改革仍像是原地踏步,而更嚴重的問題在於,不只是硬體或制度上的問題,甚至我們可以說,真正造成進步緩慢的內在理由,在於「人們的思維幾乎完全沒有進步!」,既然本質都無法改變,現實當然就卡在這裡空轉了。

 

事實上,光是這些寫國外好棒棒的文章背後,就有許多值得我們探究、深思的地方部分。

 

一、 歐美的年輕人沒有那麼神,啃老、媽寶、不喜歡動腦的也是滿街跑,不需要把人家講成受了西方教育就能擁有思考能力,只是比例問題而已。

 

二、 代工產業的現實就是做到死又注定低薪, 且層層壓榨出微薄利潤,那是任何一個代工國家都會面臨的必然常態,再有良心的老闆或政客上台都一樣。

 

低薪魔咒的根本原因,在於產業層次本身過低,而非老闆是否小氣,歐美的老闆生性也沒有比較大方,但同樣是只願吐出骨頭,淨利一千億和一千萬的分配本來就天差地遠。

 

三、 關於產業轉型這事,本來就該是我們年輕人該開創的課題。 無奈只見很多人一天到晚抨擊產業不轉型、中小企業守舊沒創意、長輩腦袋都僵化古老,基本上這種思維只是把自己什麼都沒做的責任推出去而已。

 

用膝蓋想也知道,要那些七老八十的老人搞創新、玩網路,怎麼可能贏得過我們這些從小就用行動裝置長大、睡覺前起床後睜眼閉眼都在看手機的科技原住民?

 

這就好像是跑馬拉松,這種激烈運動當然該是由年輕人來參加,結果年輕人在初賽都還幹不掉比自己年紀大兩三倍的高齡運動員,於是索性送老人團出國參加馬拉松,想當然就算再怎樣拚老命跑、最後還是被別國年輕力壯的選手打敗,之後只好靠圍剿這些老國手出氣,開始放馬後炮、怪這些老人死不退休還要出賽丟台灣的臉!

 

你什麼時候開始產生,換你去跑不會輸到脫褲的錯覺?

 

罵完之後順便PO文說自己的憤怒是求好心切、是愛台灣的表現、是關心社會、有批評才有進步,根本是愛國有希望的好青年典範啊!然後五年、十年仍繼續自封愛國烈士,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根本什麼都沒做。

 

四、歷史就是一再重演,當年清朝末年許多改革運動也都是把歪國當神、教育科技樣樣都要學,結果下場就是搞成四不像、一開戰還是被打趴,在我看來那不叫改革,只是融合自卑與阿Q精神自慰的負面情緒再找出口而已,藉由把別的國家奉為神話以批判自己的國家、文化,合理化自身一事無成的痛苦。

 

那不叫做學習,也不能稱得上是改革,只不過是藉由信仰一個虛幻的神,來逃避面對與自身不利的現實。

 

從歷史的軌跡來看,過去一百年重複發生的問題,幾乎可以說不可能在我們這一代就徹底改變,畢竟那是根深蒂固的價值觀束縛,更甚者,可以預期未來三十年只要沒有毀滅性災難,無論換了多少領導者,社會整體狀況基本上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照樣大家互推責任、貧富懸殊、羨慕國外、教改失敗、一堆抱怨。

 

一言以蔽之:「那些在地球上生存了千萬年的物種,並不是因為他們做什麼改變了宇宙,而是他們能夠不斷適應現實!」

 

同樣身在何方,對於能適應的人而言就是天堂、被淘汰者無論到哪都是地獄!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