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bmp 

人際交往成功的人,

一般都是善於揣摩他人心理的人。

 

 


 

這篇文章,

我重新修改編排過,

希望對於NLP有興趣的朋友,

可以解此了解其基礎架構,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一起討論!

 

 

 

 

 

---------------------------------------------------------------

 NLP的原則是有效交流的基礎,是神經--語言程式的基本結構。

 

 

 

NLP的原則是:


表象不是現實;

理解他人模式的途徑是進行溝通,在他人的世界裏認識他們;

用反應衡量交流(溝通)效果;

個體中有兩種層次的交流--潛意識和意識;

沒有失敗,只有回應與結果;

表現出來了的行為通常是能得到的最好的行為;

對抗只是不靈活交流(溝通)的結果;

人的資訊由行為表露;

所有人類行為的意圖都是積極的;

人的價值不變,只評判行為的價值;

身體對頭腦的影響和頭腦對身體的影響相互聯繫。

 



  1.表象不是現實, 地圖不是疆域


  平時許多人說:眼見為實。其實,我們眼睛看見的東西完全可能是錯覺。地圖不是地域;人寫的歷史,即使比較中立正直的學者寫的歷史,也不是真正的歷史;像片不是被拍照的對象本身;我們經常使用文字來代表存在或不存在的事物、情感,但文字本身也只是一種符號。人生活在世界上,創建一定的模式來理解自己的感知,創建關於經歷過的現實的印象,然後假設這些印象是現實,並以此出發進行判斷、推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神經系統,有不同的思維與行為模式,對於同一個刺激、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印象。但是,許多人常常自以為是,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並以自己的認知方式、印象為標準來評判他人。

  有的領導自己工作積極主動,他對於屬員的消極被動感到極為憤慨;有的教師,自己認為極為淺顯的道理,但學生就是難以理解、領悟,他便認為學生智商低、頭腦笨。我們要學會從交往物件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問題。人際交往中的眾多矛盾便是缺乏相互理解而造成的。與人交往時,要經常提醒自己深入對方的內心世界,估計對方會怎麼想。

  2.理解他人的模式的途徑是進行溝通,在他們的世界裏認識他們


  假如你為某一問題與人爭論得面紅耳赤,可能對方暫時語塞,似乎輸了。你可不要為這種暫時的勝利而陶醉。要說服一個人、改變一個人的態度,談何容易!暫時敗下陣的人,一般是很少心服的,他會繼續積累力量,尋找論據和你爭辯的。與人交往時,要進入對方的內心世界,理解對方的價值觀、興趣、需要、動機、性格,並按符合對方的價值觀念的方式進行溝通、交流。

  任何人都有權利建立自己獨特的心智模式,你沒有必要全盤否定別人,反對別人。即使你希望對方的價值觀、人生觀發生改變,開始階段你得從理解的角度出發,適當遷就、附和,或者不置可否,否則一開始就對抗、敵對,他便會拒絕交往、拒絕改變,\"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由漸變慢慢發展到質變。人際交往成功的人,一般都是善於揣摩他人心理的人。

  3.用反應衡量溝通效果


  與人交往時,如果你言語不慎,使對方受到了傷害,雖然你無意傷人,內心並不是有意識想給對方難堪,但結果是對方受到了傷害。無意傷人與對方受到了傷害是兩件事情,事實是對方受到了傷害,反應表明你的意思被理解為傷害作用。例如,兩個大學畢業五年後相見的同學,一個人在上海工作,另一位在北京工作。北京同學在一所名牌大學裏作教師,一月收入12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學在一家企業裏工作,一個月收入12000元,在上海工作的同學對在北京工作的同學同情地說:\"怎麼,你一個月才掙這麼一點錢?\"

  一月收入1200元的同學可能非常氣憤,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本來就為收入低而懷恨在心,覺得自己這樣知識淵博的人收入這麼低是不公平的。一個月掙12000元的同學不是存心要令老同學傷心難過的,但結果是老同學的惱怒、反感。原因是一個月掙12000元的同學沒有從知識份子既愛錢、又顧面子等心理特點出發來相互交往。與人交往,即使是熟人,我們也要謹慎,說話前要多思考,儘量避免言語不慎傷人感情。與人交往時,要注意察言觀色,注意眼神、肢體活動等非語言資訊。

 

轉貼自:中國NLP學院網站原創

---------------------------------------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