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英國研究」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研究,

而是公關公司行銷策略,洗腦大眾的手段!

 

 

 

 

最近發現科學網站寫了一篇好文章,

雖然已經是"公開秘密"但仍值得一看 -

為什麼又是英國研究

 

我把文章節錄下來,

看完後歡迎大家討論心得!

 

----------------------------------

好像很多人都已經察覺,

許多報紙中「據英國研究」

的科學報導常常是誇張且荒誕,

 

不然就是瑣碎且莫名其妙。

事實是,這些「據英國研究」

有很多根本就不是真正的研究,而是公關公司行銷策略的一環。

 

首先公關公司會針對客戶訂作一些仿科學報導,

不用說這些文案 人員大多沒有科學背景;然後他們再找一位學者掛名,

這位學者甚至不必參與所謂的「研究」;

最後再把這個仿科學文章送到缺稿且嗜奇的記者手上,就成了一篇聳動的「據英國研究」了。



這種操作手法如同一般的置入性行銷,

只是更加曖昧,因為他不直接廣告產品,頂多提到贊助廠商。

 

他們的目的是藉由一些誇張的奇聞軼事吸引讀者注意,

趁機在讀者腦海中植入訊息,或者使讀者更容易注意到他們真正的廣告:

例如說你剛讀了一篇旅遊與豔遇機率的報導,

就算你覺得他完全在唬爛,也難免會使你對鄰近 版面的旅遊廣告多注目一下。



《Bad Science》的作者高達可(Ben Goldacre)醫師就收錄了幾則這樣的案例,

例如倫敦政經學院達爾文研究中心的 Oliver Curry 博士提出「男人陰莖會變大」的演化趨勢。

或許是這類的新聞很對大眾味口,所以一下子躍上了英國多家報紙的版面。

不過這其實只是男性電視頻道 Bravo 為 21 周年慶所推出的行銷手段中的一個環節。



高達可另外舉了一個例子:

「由劍橋大學理查韋伯教授帶領的數學家團隊研究發現,潔西卡艾芭擁有最性感的體態。」

所以你以為真的有一群劍橋大學的教授,

帶著研究生去做這種毫無學術價值、沒有期刊會接受的「研究」?



這其實是 Clarion 公司為 Veet 除毛膏所做的行銷手段,

事實上負責本案的公關公司一開始就找上高達可掛名,

甚至還沒進行實際研究就已經告知高達可他們期望的結果。

當然高達可拒絕了,最後行銷公司找上劍橋大學的韋伯教授,雖然他一開始同意,不過後來後悔了。



在這則行銷文稿被記者當成科學報導刊出後,高達可拿此事詢問韋伯教授,韋伯的回應是:

    Clarion 的文稿並沒有經過我的同意,而且內容錯誤、引人誤解,讓人誤以為背後真有什麼嚴謹的數學。沒有這回事,沒有所謂「劍橋大學數學團隊」參與報告製作。我並沒 有為報告內容背書,也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我寫電子郵件給 Clarion 聯絡我的人,請她給我一個交代,但我得到的回覆是她正在休假。

    Clarion 請我幫忙分析一份針對 800 位男性做的問卷調查,內容是他們對十位明星「走路性感撩人程度」的排名。

    潔西卡艾芭排名第七,名次落後。我回覆說,光從這十個人看不出甚麼有意義的結論…(接下來的大意是,他建議或許可以考慮臀腰比和排名的相關性)… Clarion 想從中找出有利於 Veet 行銷的資料。我的見解是這些東西有點有趣但卻沒什麼道理。

    …..



當這則新聞轉幾手到了華語圈就變成了

「劍橋大學評選最撩人女明星 奧爾芭完美勝出」,

不明就裡的人還以為劍橋大學的數學家吃太飽沒事幹。

以上我們看到一位不擅長和商人打交道的數學教授,莫名其妙的成為行銷活動的「科學」代言人。



另外也有一些人擺明了拿錢辦事,

例如擅長發明公式的「阿納爾教授」(Cliff Arnall),

他發明了諸如一年中最快樂的日子、一年中最悲哀的日子等等公式,

這些公式當然背後都有贊助商,也當然都沒什麼科學根據。

 

這位阿納爾其實是 位成功的商人,

販賣自信養成和壓力管理課程,偶爾在大學開幾門相關課程,

嚴格說起來並不是真正教授或學術圈的人物。

 

《Bad Science》 對他有詳細的描述,

這裡不再贅述,或者你也可以去買本中文版的《Bad Science》來看

(MediaSlut – Ideas) + Money = CorporateWhore

“Blue Monday” is churnalism, beware any journalist who puffs it

其中一則移植過來變成了「6月20日是今年最快樂一天?英國人這個夏天有點煩」,

原文中有關冰淇淋廠商的贊助聲明被移除了,阿納爾還被寫得好像真的是個心理學家一樣。



諷刺的是,就連高達可在《衛報》上的專欄批判此事,

阿納爾還特別來信致謝,因為這個批判文章同時也製造了廠商的曝光率,讓阿納爾多拿到一點報酬。



當這些仿科學的文章被抄到國外去、移除原本的商業資訊後,就只是單純的蠢新聞而已。

台灣畢竟是個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很多人都有大學學歷,

常常閱讀正規科學新聞(如科景、科學人、科學月刊等等)的人,

應該都會質疑這些「據英國研究」的科學報導不論是形式或者是內容都非常粗劣,不是嗎?

 

所以這些就只是 無害的玩笑,不是嗎?



我可沒這麼有信心。

因為我看過很多人差不多是你寫得出來、他們看得懂的東西都會信以為真,

另一方面這些東西也會讓大家誤解學術研究如何進展,

彷彿科學只是一些象牙塔裡的怪人信口開河而已,沒什麼值得探討的價值而且反覆無常。



所以現在你知道了吧,

很多誇張的英國研究根本就不是研究,

也未必有科學家參與其中,就只是行銷文案而已。



附帶一提,如果你對「情侶平均一年吵架312次、星期四為最高峰」這則新聞感興趣,

偷偷告訴你,這其實是英國某衛浴家具商的行銷文案,而所謂的調查就只是他們網站的線上投票罷了。

 

 

-------------------------------------------

版主案:

 

有人問我-

"在台灣是不是很少有這樣的研究?"

 

答案絕對是"NO! 台灣也超多!"

只是台灣關於"學者"的研究背書,

九成以上都是在幫政府的政策撐腰,而非民間行銷活動。

 

這原因不只是"台灣政府官員學歷都高",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政治操作的考量"。

 

這邊的老讀者應該記得,

對於所謂的"科學",我曾說過"大多數跟意識形態扯上邊的研究都是屁!"

像是我提過最有名的案例,美國有許多論文聲稱"婚前性行為的壞處非常多"

表面上研究方法似乎合乎邏輯,但實際看"背後"是那些單位研究呢? 教會大學。

 

又我高中時候親身經歷,

校長竟然說"國外研究,高中時期把男女兩性分開,對各種學習更好..."

還加註一條不知道哪邊的論述是"絕對不會影響學生未來的兩性關係發展"

 

還有大家都知道的"台灣核能安全研究"

甚至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年代拿出國外研究"中國人適合君主制"

總之很多用正常人看起來是"bullshit"的事物,學術上都能找到"證明"。

 

是故,真相是 -

這個世界本身就是個人的一廂情願建構出來的經驗,

所謂的科學、所謂的研究,也不過是一個人類制定的"遊戲規則"

只要"照著這個規格"進行,廣義上來說就能算是研究、算是學術,

至於是否加入人為的操控變因,或是結論是否非常具有確定力,誰知道?

 

 

回到一開始的我們的問題"台灣有這樣做嗎?"

其實台灣有沒有這樣做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效嗎?"

 

結果上看來,

既然對於"據說教育、思想比較進步的歐美人都有效,

想必對於"教育中完全不在乎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台灣人而言,效果應該更佳!"

 

那麼,既然這是一個"有效、有用"的技巧,

在台灣卻還是沒有發展成為主流的一套行銷方式,

絕對不是因為台灣人比較誠實、也不是因為大學教授更有水平,

也許最讓我們不願意面對現實的解釋就是 - 不只技術,整體行銷思維嚴重落後N年!

 

不說別的,各位如果有做廣告或行銷的圈內人,我請問各位,

有沒有聽過誰,對於言語和文字的"心錨(心理暗示)"能做到應用自如?

亦或是能完整的參透、複製邪教神棍、老鼠會洗腦大眾的"造神方法"?

 

如果都沒有、或很少、或都去當詐騙集團的話,

那台灣到底要怎麼把品牌、創新的思維打出國際? 有可能嗎?

 

"有效"和"正確"

哪個更重要呢?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