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730020861  

你是哪一類人?

你能夠被社會制度分類嗎?

 

 

 

 

 

雖然台灣人始終懷著崇洋媚外的心理,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比較能"適性發展"、能夠訓練出"思考能力",所以比台灣教育還棒,認為華人教育就是填鴨、強迫選擇以及希望所有學生都能符合社會和父母的期待。 如果你也一廂情願的那樣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某種程度上,代表你也是缺乏獨立思考的判斷力,聽到大家都這樣說你就信了。 就算少數人真的有出國比較過、甚至在國外待過,也不代表他們能看透一個事實- "人性的本質,在每個國家、每個社會底下其實都是差不多的"。

 

這就是電影"分歧者(Divergent)"劇本所隱含的深意。

 

分歧者雖然是一部背景在未來世界的科幻片,但其實完全是在諷刺了美國社會、教育的現況(雖說是美國,但某方面拿來跟台灣、華人社會對照比一比,意識形態的層面還是很像似呢! ),片中所謂成年人的"分類性向測驗",就如同高中大家熟知的"大學入學考試",當然可能還包括我們在高中的時候做的一大堆"性格測驗、性向測驗"、"未來預測"...。而"五大派選擇"(Abnegation 克己派Amity 友好派Candor 直言派Dauntless 無畏派Erudite 博學派),就好像是我們做完測驗之後所面對的"科系抉擇"。美國的高等教育如大學、研究所和台灣有些許不同,台灣基本上只要你能考上大學,大家都知道混一混要畢業也不會太難,然而普遍而言,美國好一點的學校要順利畢業,還是得要一番拼命,撐不下去照樣會被迫退學,別忘了美國私立大學的學雜費比起台灣,台灣便宜到爆了。

 

然而無論美國或台灣,教育體制背後都有個共通點,表面上透過教育來使國家富強、有競爭力,實際上教育同時也是一種政府用來"控制大眾"的終極手段。 說好聽一點,當每個人都有一技之長、都能安居樂業,國家社會就能維持和平;說難聽一點,政府透過教育制度來"分類"所有的人民,並且有計畫性、適當的給予不同的思想、意識形態,用這個手段讓多數人都活在特定的"框架"底下,政權才不容易被威脅

 

 225  

 

有一種人,心理學上歸類為"反社會者",類似老師們口中常說的"思想偏差"...。這個經驗我個人倒是駕輕就熟,印象中從我國小一年級開始,幾乎每個導師都說我"思想有問題",想要藉由"循循善誘"的方式"導正"我那偏差的想法,偏偏我自己一點都不認為我到底哪邊有問題,(X的!七、八歲的小學生到底思想會有什麼問題? 蠟筆小新嗎?),現在回想起來,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索的方向,所謂的"老師",也是被教育訓練成"思想的引導者",整個教育制度只要先培養出這一批人,加上"義務教育"的規定,真正的目的就是找出那少數的偏差者,給予他們口中所謂"正向引導",多數人會在潛移默化中"學乖",變成政府想要培養、能被歸類且安居樂業的正常人,少數始終無法被改變的,往往就會被"標記"下來,例如貼上壞學生的標籤、記過退學、甚至接受感化教育等方式來"特殊處理"。

 

223  

 

各國的教育制度說穿了都差不多,想盡辦法要"預先排除"社會上可能的危脅,畢竟人類對於"未知"都是恐懼的,所以才會不斷想要用已知的方式來定義這世間的一切。 不妨更廣義的來說,只要任何人天生所具備的能力,在國內尚且無法被"定義",(例如我之前常舉的例子,我國中的時候,班上有幾個朋友很愛打籃球,立志想當籃球國手,而老師則是不斷開導他們,說台灣人根本沒幾個可以當運動員、多的是之後連工作都找不到的,屢屢規勸他們乖乖讀書比較實際),此時教育就要負起責任,想辦法靠老師的引導來"改造"這個人,希望能想辦法養出其他的"專長",否則這傢伙畢業出社會以後很有可能會找不到"正常"的工作,進而失業造成社會問題,甚至是做"非法"的工作來生存、或是蠱惑人心引發動亂。 無論哪一項,都可能對表面上的和平造成威脅。

 

224  

 

無論華人社會或是歐美,幾十年來發展出各種"制式的測驗",企圖歸類人們該有的歸屬,就算你的能力、天賦無法被順利的歸類,你仍然得要想盡辦法"努力適應"自己所選擇的路,如果半途而廢,那下場就很有可能去"撿角"、當流浪漢去了。就如我們從小就被灌輸的觀念一樣,"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去撿破爛","好好讀書"是台灣社會的分類標準,要是你沒有努力的撐下去,自然就可能淪為"無派別"、也就是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221  

 

客觀來說,自古到今執政者用這些控制手段來維持社會的運作,是非常合理的,畢竟小至國家、大至整個世界,要維持長治久安,"分歧者"總會是不定時炸彈,在我看來,女主角讓執政者"恐懼"的地方,就是她具有"看透真相"的能力,他能辨別真實與虛幻、甚至在面對自身恐懼的時候,不只是想辦法克服、排除恐懼,進一步的理解恐懼與現實的因果關係、藉此自打破框架。 這大概就是所謂"獨立思考"精神的基本意涵,要能達到這個能力,不只需要天分,還得要搭配勇氣與自我面對的魄力。

 

電影最後倒是有一段劇情我覺得很不錯,值得給我們每個人作為借鏡。 最近學運剛結束,一堆年輕人都喊著"我要開始思考! 我要反抗!",的確,世界上多數人都"自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自我感覺良好不是一件壞事,但關鍵在於,並不是你自稱為"分歧者"就足以改變這個世界,如果僅有"反社會"的思想行動,同時卻沒有努力地求取各種知識、學習不同領域的內涵、提高自己的眼界、擁有看穿現實的能力的話,那你很大的機率會變成成天嘴巴上抱怨、實際上沒權沒錢、只能靠著理想與抱怨過活的悲劇魯蛇。

 

總而言之,如果你的專長剛好能被這個社會分類、能被需要,那麼恭喜你,也建議你開心的活在這個社會體制下,讓自己快樂的過這一輩子吧! 然而,若你從小就被定義為"思想偏差",甚至你的興趣、天賦、能力以及想從事的目標,沒有任何的學校、科系、教學資源可以讓你順利地學會這些能力,你就得要做出真正的"抉擇"。 是要努力的迎合社會制度,學習當個平凡人過一輩子;或是仍堅持自己的理想,想盡辦法學習並整合相關資源、拚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當然後者絕對是非常辛苦,卻很有可能在未來某一天,親手改變這個世界。

 

唯獨永遠不要忘記,知識就是力量,沒有足夠的知識以及現實資源,一切理想都難以達成。

 

 

後記-

這部電影的影評不多,僅有的幾篇幾乎都是認為"就是要破壞秩序、挑戰不合理"的觀點來闡述這部電影。 有點類似"末日列車"當初上映的時候也是幾乎每一個影評都在宣導"打倒權威"的觀念。然而,這幾部電影在我看來,我認為原作者真實想要表達的意義,並不是表面上的階級抗爭、勇敢的反抗這麼老套的思維,而是更進一步,希望能從人類千百年來不斷循環的鬥爭歷史中,反思這背後的癥結。到底什麼制度對人類而言才是最好的,民主、專制、共產? 或是說,人類基因本質上就是一個有缺陷的物種,任何再完美的體制都會因為人性而終將崩壞,人類的下場必定走向自我滅亡之路?

 

也許這才是我們真的需要反思的關鍵問題、也是幾乎沒有人願意面對的問題。 不喜歡這個政府,就算能夠順利奪權,然後呢?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