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62005489187   

暫且放下黨派歧見深度思考這個問題:

「讓「富二代」來從政真的只有壞處嗎?」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歷史故事,讓我很有感觸。

 

 

完整原文出處:那個奧客: 富二代有時也是靠譜的

春秋時代越國的陶朱公當年告老還鄉發了大財,他的二兒子不小心因為殺人被關在楚國,但殺人是重罪,要救他出來一定要走後門,但走後門沒有一點錢疏通是搞不定的,於是呢他打算派小兒子帶著一大筆錢去執行這件簡單任務。


這任務有多簡單呢?行賄對像都找好了,錢也準備好了,基本上這任務跟一個郵差沒兩樣,到門口一丟,打完收工下場領便當,但如果事情就這樣結束,那就不會有這故事給我們當教訓。


陶朱公的計畫,是修書一封給他一位好朋友莊大哥,順便帶一點"小禮物"感謝他的幫忙,但這筆錢不是小數目,當年不像現在可以用敲幾個鍵就匯到瑞士銀行,一定要親信去送這一筆錢,也順便保證這封信的真實性。


就在小兒子黃道吉日決定好要出發之時,大哥跳出來說話了"他媽的,為什麼這神聖的任務老爸你不交給我,要給老三去弄?是看我不起嗎?",接著,像個娘炮一樣的要鬧自殺,堅持老爸一定要把這任務給他做,陶老爹拗不過,再加上他老婆也出來贊聲,把任務交代了一下,臨陣換將了。


殊不知,陶老爹不選老大出這任務是有理由的。


老大到了楚國,見到了莊大哥,一切依照老爸的交代,錢給了,信送了,莊大哥也是個收錢辦事的人,交代他說弟弟放出來後就帶著人快滾,也不要問為什麼,於是老大就留在楚國等消息。


於是呢,莊大哥開始像個太監一樣跟楚王進饞言,說什麼夜觀天象啦,國家將大亂,總之楚王被唬得一愣一愣打算要大赦天下。老大在楚國聽到消息當然樂得開心,但不知道他是頭腦發熱還是怎樣,他做了一個非常蠢的決定,自己的弟弟都還沒放出來,就跑來向莊大哥辭行...


"我聽說楚王準備要大赦天下,我老弟也會平安,特來向莊叔叔您辭行~"
"什麼,我不是說等你人帶了就快滾嗎,你怎麼還在?"
"是這樣的,既然是楚王大赦天下,那筆錢應該就不需要動用到了...(搓手指)"
"....好吧,我知道了"


為了不當面撕破臉,保有自己清廉的美譽,莊大哥把錢退了回去,但估計莊大哥的度量不是很大,馬上就後悔,而且又反咬一口,他星夜趕去楚王那兒又進了一次饞言,說什麼國家的妖孽其實就是目前被監禁的陶家二公子,要先宰了再大赦才能祈福,他媽的,如果莊大哥不是妖孽,還有什麼叫妖孽。


於是陶家二公子就這麼歸西了。這故事告訴我們,隨便cost down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

版主案:

 

先排除政治和意識型態,讓我們來思考,同樣是有錢人,「從小就有錢」和「長大之後才有錢」的人生經驗,是否會影響日後價值觀、心態與實際行為呢? 也許你看到這裡,你會說「廢話! 當然會!」,但問題是,實際上究竟哪裡不同呢?

 

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起源,來自於我在研究消費行為的時候,我發現有些人(例如我自己)就會對於特價、拍賣、花車商品、限時搶購等廣告非常的熱情,可能是源自於「撿便宜就會很開心」的感受,甚至只需要很小的優惠都會讓我動心,相反的,如果是當季、正價商品,直到現在我都還是下意識的會排斥,認為那會被「坑錢」。

 

yearsale_03  

 

從我自己的經驗看來,我發現就算同樣是普通家庭出來,也會有些人與我相反,例如有些朋友鄙棄一切特價中的商品,認為那就是沒人要才會特價的爛東西,對於任何的特賣會、撿便宜都沒有興趣,只願意到百貨公司買當季專櫃內的產品,且幾乎不會貨比三家,買了也不會有任何感覺買貴的遺憾。

 

而家境富裕的人裡面,也照樣有這兩種人存在,讓我開始思考,也許價值觀形成的關鍵不在於「現在有沒有錢、銀行有多少存款」,影響我們更深遠的,是「成長過程中對花錢的態度」與「努力達成慾望的困難度」。如果父母在小的時候,就讓小孩子基本上予取予求,通常長大後金錢觀念會比較「淡薄」,不會為了那一點點折扣斤斤計較,例如我朋友家境雖然普通,但小時候開始要買什麼玩具、遊戲、模型之類的父母都願意直接買單,不需要付出太大的勞力成本就可以取得。

 

而像我個人的狀況,小時候雖然有微薄的零用錢,但購買玩具等類型的時候往往還是要徵求父母同意,而剛好我媽是典型的「折扣主義者」,他認為CP值低、不值得的東西、或是他認為不該買的就肯定不會讓我買。 故我從小學開始,就必須學會為了購買想要的東西,付出非常強大的代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陣子想買一款電腦遊戲,所以每天下課都和同學撿拾全校的寶特瓶(當時一個退瓶費可以賣2元),一天最高紀錄能揀拾到一百個以上,諸如此類的趣事在我成長中很多。

 

300000792348127570471108151_950  

 

就算到了今天,多數高價的商品我都已經能輕鬆負擔,但對「購物」這件事的價值觀還是沒有太大的改變,或是說我的價值觀非常像是我媽複製出來的模子,表面上看起來這好像是一件好事,畢竟節儉是美德,但我在創業的過程中,卻發現我會因這樣的限制性信念而碰到障礙。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當我是公司經營者時,面對公司有百萬多餘的資金,我會傾向使用最安全、穩健的方式來保存,例如定存或債券基金等。但其實我內心很清楚,成長期的時候公司「應該」做的事情是,進一步投資更多在人力資源、設備和技術上,這就是所謂的「明知道應該花錢、身體卻還是趨於保守」,當然,好處是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壞處就是在這個階段,如果不進一步往上爬,就注定裹足不前。

 

換成一個不同金錢觀的人來負責財務的話,很大的機會會眼睛也不眨就砸錢下去,畢竟雖然大家都知道「該省就省、該花就要花」的邏輯,然而實際上面對抉擇的時候,我們仍無法避免會被價值觀所影響,而又因為選擇的不同,會造成不同的經營效果,例如在公司剛開始、創業維艱的階段,所需要的經營者也許是吃苦耐勞、斤斤計較的特質,但當公司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以後,過度保守卻會變成阻礙,此時就應該換一個更勇於投資的領導者,後期當企業已經夠大,很可能又會需要不同特質者,各自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劣勢。

 

如果說選「台北市長」就像是選組織的領導人,到底怎樣的特質才「合適」、誰能帶著這個城市進步,恐怕真正的重點不是比誰是不是富二代或清廉學者,更該看現在這個「組織」已經發展到什麼階段,未來四年誰的特質、價值觀更能夠帶著組織確實前進。

 

至於究竟誰適合,只能由大家自行判斷了。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