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89289  

「大多數台灣小孩一生下來,就注定被資優生歧視的命運...」

 

 

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後宮動畫,透過敘述未來世界一所明星高中學生們的互動,凸顯出「資優天才」與「普通人」之間必定文在的各種矛盾與對立的意識形態,進一步探討「教育中所定義的評選標準、是否真的具有鑑別度?」,若明明很有實力、也很努力的人卻達不到特定的標準,是否就會因而被打入「劣等生」的行列? 這樣的作法是否恰當?

 

男主角的立場也很特別,只因為入學考試時測量幾項特定能力(如魔力強度)的時候分數不夠理想,因而直接就落入俗稱「劣等生」的二科生,大概就像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都很熟悉的,考聯考、學測的時候表現不佳,接下來你就會被分到「次等學校」就讀,唯有那些頭腦最好、最會念書考試的少數人,才能夠一路順利考上資優班、進而擠進台大熱門科系等名校就讀,在這樣的升學系統底下,無論你擁有怎樣的能力,只要是考試考不出來無法定義的,通常在求學過程中就必定會有被「歧視的經驗」

 

我之所以完全能體會身為「劣等生」的過程,從高中開始雖然考上台北市的公立高中,但畢竟差「前三志願」還有一段距離,無論在學校照三餐被師長嗆「你們已經先天不足、若還不努力怎能贏過前三志願那些高材生?」,到了補習班也照樣享受這樣的差別待遇,例如同樣是去補習班繳學費,第一志願的學生補習班還寧願不跟你收費、拜託你來讀(其實我那時候就知道那是行銷考量、無可厚非,這些資優生他們很大的機會之後會考上台大,補習班要的是漂亮的榜單有利於招生)。當然,學生之間也會有類似你高我低的意識形態情節,我記憶很深刻的就是,某個女同學的男友是建中的,或某男生的女友是北一女,大家就投以非常羨慕的眼光。

 

上了大學也是一樣,我照樣也是讀普普通通的私立大學,就算「號稱」在業界名聲尚可,畢竟不是台清交成政,不只是教育補助經費、學校資源少人家名校一大截,私立學校學費甚至也貴上許多(有人認為這是變相的懲罰考試成績不佳的學生),到了大學畢竟都已經成年,也更能體會到整個社會對於「名校光環」的重視,在每個幼小心靈中,彷彿都烙印著一個基本的暗示,那就是「名校畢業你就是人生勝利組」!

 

rg34  

 

這段期間我最大的感受,也許家中長輩在教育界工作的關係,從小到大雖然我不是笨蛋、記憶力、考試的解題能力也還算可以,但比起那些「強過頭的超級資優生」還是望塵莫及,尤其當我國中的時候就發現一件很恐怖的事實,面對那種天才,就算讓我「看著課本考試」,對方還是能考贏我!這一點都不科學、根本開外掛。

 

縱使如此,在這升學的殘酷舞台,像我這樣讀書的資質平庸的人不在少數,大家卻被迫拿同一個天平、用同一套標準來比較,反正最後結果一翻兩瞪眼,當分數不如人,肯定代表你上課不專心、不夠努力、或是讀書方法有問題,畢竟小孩子說再多都是藉口,站在學校的立場,老師與校方要的只是你考試成績更高分、之後順利升學,公立學校的導師間也會相互比較,哪一班的學生總平均比較高、那一班比較混都會成為箭靶,私立就更不用說,校方為了拚招生率,什麼事情都幹得出來,也許就是這樣「成績等於教育」的思維,創造了很多人心問題的根源。

 

rgedwd  

 

於是,優等生被眾所矚目、自然壓力也不會小,時常會聽到名校生自殺讓人遺憾,而劣等生如我輩,早已習慣被歧視的日子,歧視與自卑感又讓我們傾向於塑造對立,高中的時候往往也會說「建中有什麼了不起?」,當然名校也會因為優越感而產生某些特殊的認知,例如幾年前建中學生自殺後、其同學在網路上發表言論提到「台灣未來還不是靠我們這些菁英支撐?」又引發一連串對立的爭論。

 

嚴格說來,台灣的校園生活一路走來就已經在體驗「階級對立」

 

這部動畫的男主角 司波達也,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某部分就是不如人、也跟其他劣等生一樣忍受著對身分的歧視,他了解到這個世界本質上對學生的分類所造成的必然問題,也就是「當你的能力並不是主流認定的評分標準、你就是雜草」的概念,然而他並沒有因此放棄,反而更專注在自己「更有興趣與天分」的方向上,縱然那是考試考不出來、不被重視的技能,仍然堅持鑽研下去,走出自己的路、用不同的方式發揮優勢,經過許多的努力,最終也在現實中靠實戰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贏得眾人關注和認可。

 

此外,動畫也深刻的描述到,要是當初男主角沒有「找到自身優勢、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很可能就會變成另一派「憤世嫉俗的魯蛇軍團」,這些心理不平衡的失敗者心裡非常清楚,檯面上成功者很多也付出龐大的努力與犧牲才得到今日的成就,但他們寧願去相信全世界的成功者都是富二代或單純運氣好,也不願面對對自己不利的事實。 進一步,這群人聚在一起,想盡辦法把「平等」這樣的概念無限上綱,利用這樣美好的理念來自欺欺人。

 

雖然我到今天才看到這部動畫,但其中的關鍵思維和一直以來心中的理念不謀而合。

單就這個社會現行的考試標準而言,我始終就是一個這個教育體制中的失敗者,國中畢業的時候成績是倒數第七名,高中的校名喊出來搞不好還沒人聽過,考大學連台清交成政加起來有上萬個學生名額我都考不進去,明明是法律系出身,最後連國家考試的門檻都摸不到,至於後來去讀心理系,大概也是每個老師看到我的程度都直搖頭。

 

但就像貫串整部動畫的疑問「測驗標準如果是錯的呢?」,到底需要怎樣的能力、才能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獲得先機?考試永遠考一百分、名校畢業出來就一定會有好工作而得到高薪嗎? 如果會讀書的人已經不代表能變成勝利組,後面的人又該如何去走這條路呢?

 

errferferf  

 

如果要我回顧過去十年從高中、大學到創業後的這些日子,我只能說,現在我的心中對於過往那些會不會念書、名校光環已經沒有懸念,就如江魔說過的「人要戰勝自卑唯一的方式,就是拿出實力證明自己比別人強,尤其是當初那些歧視你的傢伙,除此之外一切自我安慰都只是在浪費時間、慢性自殺」。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的掌握「稀有技能」,畢竟冷門技能往往是人生勝利組們不屑、也不太會接觸的領域,於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決定投入「人性」這門專業上,加以發揮到極致,進而轉變為他人難以模仿的專業技能。

 

10665866_10204325230827571_6039238898801458835_n  

 

也許正因為如此,我才能在企業界創造出許多行銷的傳說,甚至全台灣第一個提供「造神」的特殊行銷服務,我找到了屬於我自己的路、得到了成就感以及被這個虛榮的社會所認可的某些價值,用另外一種言語來說,估計那就是俗稱的「自信」。如今當我手中的資源、薪水都遠高於當初那些優等生的時候,優劣的區別可能得要重新洗牌了。

 

文末,讓我分享動畫中很有感觸的一個橋段,當男主角被同學詢問到是否要加入反抗的行列、集體向學校抗爭這種不合理的歧視時,男主角回答:「我打從心底反對這個不公平的體制,但我從沒有希望校方改變,我對做為教育機關的公立學校沒有任何期待..」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