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宅、越沒自信的人,
往往花在臉書"看他人動態"的時間會加倍的長...
日前"天下雜誌"分析了一篇有趣的文章,網址為-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44979
裡面重點寫道,
《時代》雜誌建議,應排除以下5種臉書朋友:
1.政治狂:這種人的臉書貼文總離不開政治,而且語氣激動憤慨,時常看到這些人的動態訊息只會讓自己徒增困擾而已。
2.拍照狂:這類人似乎無時無刻不在拍照,做任何事情都要拍照、上傳照片。若有這樣的臉書朋友,請直接刪除。
3.自戀狂:自以為是超級名模,走到哪都要自拍,深怕有人不認識自己的美貌。
4.分享狂:這種人似乎整天閒閒沒事做,就只專注地不斷更新自己的動態訊息,但是你實在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知道這些人的生活瑣事。
5.新手父母:許多新手父母總是迫不及待要與人分享育兒的所有細節,或是上傳可愛的嬰兒照片,如果你覺得煩不勝煩,不如也就直接刪除這些朋友。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
你自己的臉書裡面,是否也有這些朋友呢?
又或者,
這些朋友是否真的"無用"、該刪除,
我反而認為這五種人絕對是該多加的"寶藏"!
是垃圾還是寶藏,端但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了。
我自己的看法剛好相反-
1.政治狂:藉由了解這些"被洗腦者"腦中的世界觀,更有助於未來選舉操作的執行,想要做選舉行銷、發選舉財不可或缺。
2.拍照狂:拍照、打卡是社群行銷的重要手段,了解這些強迫症的拍照狂的習慣,有助於設計出更有效過的店頭行銷企劃,因為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把當下的地點分享出去,難道不寶貴嗎?
3.自戀狂:自戀狂通常物慾都很強,對於流行資訊、大眾消費市場的敏感度非常高,同時也極願意花大錢買名牌,是品牌商的重要客戶,理解他們的心態、抓住他們的心理,就知道該如何下廣告了。
4.分享狂:分享狂往往分享的都是莫名其妙人氣超高的"廢文",雖然說內容亂七八糟,但社群網站中類似的主題都是"萬年人氣高"的文章,經營社群者一定要多多蒐集,了解鄉民們喜歡的廢文類型,才容易"獲得"高人氣。
5.新手父母: 台灣的嬰幼兒商品產業看似小眾,但每年的營業額都非常可觀,雖然沒親自當過父母,唯一的方式就是多理解這些人的需求,會得到很多心得。
題外話,
倒是這篇文章下面的分析很有意思,
我身邊真的就有幾個"個性超內向"的朋友,
一天到晚"偷偷"的看遍了所有朋友的每一張照片、動態,
但這種人很介意人家發現他在線上、發現他點讚或其他的行為,
所以臉書本人的頁面幾乎可說都沒有動態,讓人以為他已經是"幽靈"帳號。
有趣的是,
越宅、越沒自信的人,
往往花在臉書"看他人動態"的時間會加倍的常,
而那些真正活躍的臉書用戶、朋友一堆的人,反而更多時間花在"私人訊息聊天"上。
--------------------------------------------------
根據《傳播與電子媒體期刊》的研究報告指出,
如今娛樂目的已超越社交,成了人們沉迷臉書的首要因素。
有愈來愈多人,上臉書並非為了社交目的,而是為了娛樂,
例如玩遊戲、 看影片、瀏覽照片、或是瀏覽有趣的新聞訊息。
甚至有許多人只為了偶像明星,而加入臉書粉絲,
目的是要取得偶像的最新訊息,但沒有任何意願和其他人成為臉書 朋友。
即使許多人每次登入臉書一開始是為了社交目的,
例如看看朋友的動態近況,更新自己的動態,或是回應朋友的貼文。
但是往往持續不了多久的時間,便開始玩遊戲,或是在臉書上從事其他的娛樂活動,而且娛樂所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社交。
不 過,花費在臉書的時間多寡,個性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若依據五大性格特質:開放(openness)、自律(conscientiousness)、
外向 (extraversion)、隨和(agreeableness)、神經質(neuroticism)來分析,
過去認為個性外向的人最愛在臉書上貼文, 也會花最多時間在臉書上。
但《電腦與人類行為》期刊的研究報告卻顯示,個性隨和的人最常更新自己的動態與貼文;
另外,個性內向的人,通常也會花較多的時間 在臉書上,
因為他們更依賴臉書,維持與朋友之間的關係,以彌補他們在人際關係與面對面溝通技巧上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