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43952  

三歲小孩都知道企業的目的是獲利而非搞慈善,

如果員工能帶來的"產值"超過薪資成本,就是一筆好生意。 

 

 

 

最近的新聞可以發現,

無論"勞方"、"資方"都出現大問題,

傳統上資方(勞工)通常會喊雇主苛刻、工作難找,這不奇怪,

但現今台灣的"資方"(業主)卻也發現

 

回頭來思考一個原始問題 -

到底你是一隻猴子、還是一個人才?

到底你只值香蕉、還是王品高級牛排?

 

其實這問題若從經濟學的角度根本不是大哉問,

"投資與獲益"的概念下,業主多請一個員工是"成本"

更簡單的說,為什麼給你薪水、為什麼要多付這些成本? 

三歲小孩都知道企業的目的是獲利,如果員工能帶來的"產值"超過薪資成本,就是一筆好生意。

 

 

私人企業並非國營事業,

更不是所謂的"慈善機構",

老闆、股東的基本動機就是"獲利"

如同多數商人不會做"真正的"虧本生意一般,

"成本和收益"是投資概念中完全沒有爭議的出發點。

 

假如你今天是老闆,

你多請了一個銷售員,每月薪資三萬,

這傢伙本身就非常會賣東西,每個月幫你多賺十萬元(淨利),

若他過幾個月來要求加薪到五萬,成長幅度頗高,請問你會不會同意幫他加薪?

(排除個人原則等因素,我想台灣幾乎九成以上雇主都會答應加薪)

 

如果這個銷售員一樣月薪三萬,

但也許就是天生不會說話、個性內向,

每個月算一算只幫你賺了五千元、頂多一萬(淨利),

意思就是多養這傢伙,公司算是倒貼、虧錢,養越久虧越多,

我想幾個月後不要說他自己要不要加薪,九成以上老闆都會想快點"FIRE"

(如你投資一家鳥公司,每個月都讓你虧老本、且完全看不到未來,請問你是否還要繼續投資?)

 

以上的成本概念,

也許從"大企業"的角度必定有很多地方可反駁,

但我得要說實話,台灣中小企業居多,20人以下的公司非常多,

大企業因為有後台,銀行就算不願意放款,國家大概也會"想辦法幫忙"

而小公司完全不同,每天都有中小企業老闆為了"尬票"的事情被迫走上地下錢莊。

 

白話來說,

就算經營穩定的中小企業,

每個月還是必須精算營運資金的流動,

一個不小心,就算好好賺錢的公司老闆也會瞬間吃上跳票、背信官司。

(還不包含稅務、報關等直接牽涉到國家法規的刑責問題)

 

要說中小企業主沒有"廣大胸懷"也好,

每個月底都在"確認"下個月款項是否如期收到、會不會跳票的問題,

我想這是幾乎所有台灣中小企業老闆的惡夢,自然沒開過公司是無法體會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