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01-eaec416af37c88219f1ca11bb82cdd6e.jpg  

自己選擇的東西都會感覺特別好,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 "自我感覺良好"呀!

 

 

這一次的討論比較特別,

"原賦效應"其實是出自經濟學的名詞,

簡單來說,就是"旁觀看來很平凡﹐主觀覺得很不凡"

 

簡而言之,

當我們擁有某樣東西、有了感情以後,

就會漸漸將該物的本身價值改變,

如NLP上所謂" 價值是虛幻的東西,能夠隨意被人的意識扭曲"

 

在感情中常見,

大家都說你追的女生不好,

偏偏你已經投入很多資源、心力,

就算全世界都說"不值得",你仍然堅持不懈...

 

宗教也是,

一旦入了宗教,

付出了某些心力後,

就會在自己內心對其美化,超乎原本的價值。

 

"品牌情節"也是源自於此,

例如買了某個牌子的車子以後,

就會開始產生忠誠,變成所謂的"支持者"

 

某種意義而言,

這也是一種自我合理化的機制,

因為人為了能夠維持自尊,

內心對於"自己的選擇"會更加支持,

就算受到挑戰,也會因為捍衛心理上的平衡而做出防衛行為。

 

 

 

題外話:

這個理論直接影響到傳統經濟學的架構,

"傳統經濟學"基於"人一切消費行為都是理性的",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消費係出於潛意識的動機,何來理性可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