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488_301827386599521_1989740615_n     

急功近利、缺乏思考的社會象似乎巳成為現代的「流行病」,

大前研一的當頭棒喝,的確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低智商社會",

看了之後很有感觸,在此與大家分享,

也希望大家可以勇敢地提出自己看法一同討論!

 

 




日本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出版『低智商社會』,

將泡沬經濟破滅後日本社會的種種問題,歸因於「集體智商衰退」,引起各界的廣泛討論。



大前研一認為日本進入「低智商社會」的主要表徵是:

(一)「集體不思考」。大前舉例說,電視節目裡如果說「納豆對減肥有幫助」,第二天超市裡的納豆就會被搶購一空。大前還對電視節目無聊低俗持批判態度,擔心由此引發「白癡化」。對於電子遊戲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他也認為是「集體不思考」的結果。「集體不思考」帶來的後果是喪失慾望和上進心。大前說10年前年輕男子就業後還有一個目標是買一輛車,因為他們從小就盼望能夠開車跟女孩子約會。但現在年輕人似乎連這點興趣都沒有了,只要有個手機就夠了,蛻變成「拿手機的猴子」。

(二)「集體不學習」。大前批評現在的日本人不喜歡讀書,他接受採訪和演講後常被問到的,不是國家該何去何從,而是「怎麼變成強者」,「怎樣賺到錢」之類的膚淺問題。電車上雖然有人在看書,其實大部分看的是漫畫,閒時多數人則看棒球。大前認為「集體不學習」造就了日本一億人「經濟文盲」。上世紀80年代日本形成經濟泡沬,日本企業紛紛去美國大規模收購企業資產,許多日本人則在澳洲等國家購買房產。泡沬經濟破滅後,日本社會似乎也一蹶不振,大前擔心這樣下去日本人可能真的要變成「笨蛋」。

(三)「集體不負責任」。這主要是指政治。大前認為將來人們謀生要靠三種神器,英語、金融及IT(資訊技術)。但日本的政客只懂得另外三種神器:地盤、看板及皮包;滿腦子是選舉、權力、人脈及任人唯親,導致政界的集體素質下降,面對經濟和社會危機,一竅不通一籌莫展,遇到困難就辭職不幹,全世界都對日本首相的頻繁替換感到驚訝。大前認為政治是社會的一個縮影,看看現在的日本社會,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落跑的首相。

大前認為在「低智商社會」中,「掛羊頭賣狗肉」的強勢者、外國投資者、投資基金等都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呆子」太多,所以大前呼籲日本人學習和提高素質。與其說這是大前研一對日本社會的當頭棒喝,不如說這是一個知識分子日本人危機意識的提醒與刺激。曾創造經濟奇蹟的日本國民當然不是智商低,但未來要想走出經濟低迷的困境,顯然需要更多的努力。

大前羅列的種種現象,未必為日本社會所獨有。

 

急功近利、膚淺浮躁、缺乏思考的社會象似乎巳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環「流行病」,

從這個角度看,大前研一的當頭棒喝,的確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今年台灣2012年綜藝主持人年收入排行出爐,

小S以8920萬元位居第二位,節目中永遠是那幾個女人在炫耀自己皮包一個一百萬元、

高跟鞋五六十萬元、大腿怎麼保養,看到這畫面,真的是無言以對,台灣媒體巳把我們大部分人都搞的「心盲」。



而教育普及大量製造出,自認擁有主見,

實際上卻目光極短膚淺、自私自利的人,

大部分的人完全聽不到高瞻遠眝的吶喊,

而「心盲」者配合民主制度,一人一票,渾渾噩噩的混日子,於是「低智商社會」終致形成。



「低智商社會」台灣亦然,甚至更嚴重。

 

現在的亂象如報紙、電視報導的政治新聞,

全是為反對而反對,只會批評又提不出更好的辨法。

 

皮包一個一百萬元、高跟鞋五六十萬元、大腿怎麼保養,

說穿了全是商業廣告、騙錢的,為什麼不報導社會各階層、各角落的光明為善事蹟、社會公益教育、禮義知恥?

 

我們國家的前途真是令人憂盧。

 

 

-----------------------------------------------------

版主案:

 

同樣的事件,

若無法看透箇中成因、後果,

故就算"知道"這現象,也只是"喔!"

 

"中觀"訓練就是讓我們能夠解析原貌,

然後加以找出策略來妥善利用,讓自己更有優勢。

 

事實上我認為就算是大前研一(世界知名的專家)

也許這本書也是過度的媚俗,

使用許多聳動的筆觸,卻沒有抓出"核心問題",

如此就算將現況刻劃再有道理,認為給人當頭棒喝,也是枉然的。

 

 

針對第一項"不思考",

我常說,這是針對"資訊過量"的必然結果,

想想看,二十年前,網路還沒這麼發達的年代,

人頂多看看新聞、報紙就算是非常"滿載"了!

 

如今網路資訊累積的速度不斷不斷加速,

但人類的大腦呢? 還是只能接收有限的資訊,

這樣的現況下,自然會變成"大腦啟動自動過濾訊息裝置"。

 

簡單來說,

科技與過量的資訊使人腦不堪負荷,

於是人們對資訊流已經不是那樣"有感",

反而只好"選擇性"的注意與吸收,例如"聳動標題"或特殊的事件。

 

這並非人變懶惰,

而是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

同時也是"生物本能"所產生的生存反射行為。

 

像是"納豆對減肥有幫助"好了,

任何人如果要真的了解"對減肥有幫助的資訊",

我想現有網路上的資料量,要都看完一天份就得花幾十年以上的時間,

這還不包含除了減肥之外,其他周邊更為"重要"的種種健康資訊外加世界末日的生存資訊...

 

於是大腦的認知就會被簡化,

簡化成"在信任的地方看到的資訊就是可信"

當然就演變成今天這種貌似"不思考"的輕易判斷舉動。

 

第二項"不學習、不負責任"其實也是基於第一點而來,

也許該說人類就是不斷進化,必然的"成果",

有趣的是,中觀者該問 - "這真的是壞事嗎?"

 

在此推薦大家一本書 - "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

http://news.networkmagazine.com.tw/magazine/2012/03/09/38393/

其核心就是針對現在人性發展的狀態,下去建議未來我們可以怎樣"做出好網站"。

 

老話一句,

這個世界是一個陰陽系統的循環,

任何事件都是一體兩面,沒有一定的絕對,

端看我們如何去借力使力,將劣勢化為優勢了! 

 

 

 

 

arrow
arrow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