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 這是現在創業者的"基本能力"
"設群經營、媒體規劃、社群策略、模特兒經紀、微影片拍攝"
苦讀至大學畢業,就能成為高薪的白領階級;
但現今大學畢業生一出社會就面臨高失業率、文憑貶值的命運。
《崩世代》一書還指出,各項數據顯示,
年輕人創業成為老闆、內部升遷成為主管等往上爬的機會,也愈來愈少。
年輕人白手起家,自行創業當老闆,是階級快速流動的方式之一。
不過經濟部一項數據指出,台灣一九九○年代是創業黃金時代,創業率高達十三%,
而且歇業率僅三%,也就是每一百個新公司,只有三家倒閉;但二十年後,公司創業率只剩下六%、歇業率也六%。
《崩世代》一書就以「創業無望」一詞形容,
青年世代在資本外移、財團壟斷資本的衝擊下,創業成功的機會愈來愈低。
有學者就分析,
剛出社會的六、七年級生借錢投資,
小成本的麵包店、咖啡廳、炸雞店,很快就倒閉;
資本額大的晶圓廠、手機廠,卻能屹立不搖,簡直是「創業兩極化」。
另外,年輕人想領高薪、升遷也難。
六、七年級生出生於生活優渥、高等教育擴張的年代,一出社會就頂著工程師、會計師光環。
但據主計處統計,大學畢業生初職的薪資約只有二萬六千五百元上下、研究所畢業生只有三萬一千元,
令人感嘆大專畢業生起薪倒退、文憑貶值,變成窮忙族、低薪族。
監察院曾經公布一筆資料,科技業每投入一億元的資本,
只能創造六.四個就業機會;而傳統產業同樣投入一億元,卻可創造十六個就業機會,
過度發展高科技產業,反而無法搶救失業率。整體就業機會少,導致大學生起薪低、升遷主管機會變少。
台師大東亞系助理教授邵軒磊形容,
現在青年是無成就、無信念、無希望的「三無世代」,特別是七年級生,
生長於優渥的年代,但進入社會後,就發現在學時對未來的期望幻滅;
最後只好不斷延遲進入社會的時間,例如繼續念研究所、出國打工、待在家當啃老族等,也延緩結婚、退休的時間。
青年失業情形嚴重,監院曾點名教部,
應解決高等教育「學用落差」的現象。東海大學社工系副教授彭懷真建議,
各大學要痛下決心檢討教育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老師應注意社會變動、留意學生的需求、
設計教材應與時俱進,幫助大學生「最後一哩」就業課程與社會接軌,才不會讓大學生一畢業就失業。
---------------------
版主案:
NLP -
"要找到最有效的辦法來解決問題!
如果方法不對,就找出癥結,換個更有效的方法吧!"
現在創業並非只需要"一技之長"就能存活,
因為"估狗"太發達,幾乎沒有機密可言,
外加對岸仿冒技術早已出神入化。
想想今天要自己開家新店或弄得品牌真的困難!
就算只是賣吃的,不只要買設備、自己會做,
為了攬客往往還要學會搞FB粉絲團給人打卡優惠,
除了基本的買賣之外,最好還得學會炒新聞、買美食節目的曝光。
例如賣雞排的店家為了搶阿宅市場,
要找個爆乳妹拍宣傳"微影片",
賣豆花的還得要找清純女學生"站台"......
其中你看到什麼重點?
"粉絲團經營、媒體規劃、社群策略、模特兒經紀、微影片拍攝"....
別懷疑,
無論你賣什麼東西,
想成功的獲得知名度,以上幾個重要能力,得要玩到熟透阿!
這時代創業難嗎?
確實門檻高了不少,
庸人無論哪個時代,只要有競爭、被淘汰就會哀哀叫,
而無論在什麼環境,一定也有會"善於利用環境"的人,你要當哪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