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真正的行情,起碼都二、三十萬起跳,
那再來就是可能一些小模啊,可能四十萬都會有.....
台北市一名洪姓男子佯稱健身房副理,
開出每個月25萬尋找包養對象,2年來受害女子不計其數,
這起騙財騙色案去年12月遭揭露,令人疑惑的是,
怎麼有那麼多年輕女孩甘心被人包養?
東森新聞專訪一名24歲的「包養妹」Kelly,
她說,大學畢業薪水才2萬多,上班族許多更只拿22K薪水,
只要被人「照顧」幾年,未來可能就衣食無缺。
洪魁斈(音同「學」)只有國小學歷,在台北市擔任快遞員,
卻佯裝富商,開出每月25萬元包養費,騙財又騙色,
他甚至表示,「女生聽到我有錢,自願被包養者數都數不完。」
為何有這麼多女子甘心被包養?Kelly受訪時說,
「很多女生表面上都說,『唉唷,我才不會做這種事』、『拜託,我才不會』,
但心裡其實很希望遇到(包養)這種事情,我覺得啦,畢竟現在錢不好賺。」
Kelly說起來毫不扭捏,24歲的她已經有3年被富商「照顧」的經驗。
「大學剛畢業,薪水只有2萬出頭而已,可能因為自己,
可能本身也有一點點條件吧,就會吸引一些富商來追求,富商可能就會跟你開價碼啊。」
別人朝九晚五,她的工作卻是忙著保養妝點,
討金主歡心,更衣間至少上千件衣服。Kelly說,打扮要適度,
因為夜店的濃妝派,大老闆可一點都不愛。
「一般人可能都覺得說,包養妹可能都長的很妖艷,其實根本不是,
這些大老闆喜歡的呢,是你愈清純愈好,然後氣質很好、很清秀。
當然皮膚白皙、身材好那是一定要的,我覺得真正的行情,
起碼都二、三十萬起跳,那再來就是可能一些小模啊,可能四十萬都會有,然後一些小明星,一個月一百萬。」
點破包養界價碼,富商鎖定剛出社會的清純妹砸錢利誘,
年輕女孩付出青春肉體,美其名是「照顧」,說穿了不過是場交易。
但別以為電影裡的童話結局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更非所有富商都像《麻雀變鳳凰》的李察吉爾那麼帥。
Kelly說,「50歲以上到70歲以下,幾乎都是大老闆級的,我聽過最厲害的是,
有一個女的她跟一個男的在一起,而且那個男的就像個豬頭一樣,
那女的就這樣子跟他在一起3年,但是她得到什麼呢?她得到三棟豪宅。」
隨手一抓就是20幾萬元的錶,名牌包更不計其數,
拿青春換豪宅、名車、現金,看似將一切合理化,價值觀卻早走了樣。
精品店業者Joe表示,「有時候是分開來,比如說她(包養妹)先來,
那可能來逛街,然後來這邊看一下,隨後那個某某先生就會來結帳了。」
Kelly表示,「25歲以前最輝煌,那是因為你青春無敵,
你要什麼有什麼,可是如果說你25歲以後了,富商也知道,他覺得說,ㄟ,妳這個老女人,
妳在那邊耍什麼任性啊?妳以為妳自己多年輕啊?所以25歲以後的女生,
她們沒辦法用那一套,她們可能就是走體貼溫柔路線,走那種很懂你的路線,你講什麼我都懂。」
奢華生活過慣了,不曾靠勞力過日子,也沒有工作經驗,為了讓寵愛不斷,演技必須精湛。
「(富商)因為年紀大了,他很渴望再擁有愛情,所以如果這個女生表現出來『我好像很愛你』的感覺的話,
那這個男的也會很高興啊,他們在一起才會愈長久,然後男生才會付出的愈多。」
戲演的好,要錢有錢,要名牌有名牌,但Kelly也坦承,失去的是尊嚴。
「妳都讓人家包養了,妳還有什麼自尊可言?就無所謂啊!」兩性專家江映瑤認為,
「身體就是自己尊嚴的殿堂所在,當妳跨越那條線以後,妳整個人生,妳就會知道自己的價值,
其實已經被毀壞了,那是一輩子的烙印,她會很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是怎麼樣得到今天的一切。」
就算從富商身上撈再多,自己心裡卻最清楚,一旦跨越身體的底線,
陰影就是一輩子;年輕女孩倘若觀念錯誤,一切金錢至上,一不小心路走偏了,想回頭談何容易?
---------------------------------------
版主案:
其實有一點我始終想不透,
依照這個行情,若單獨個人包養可以月入六位數,
但若從援交妹的角度,競爭市場上的實際收入價格一次可能還沒幾千元。
因此趁機找個一個"達人"來開釋,
原來台灣在"特殊行業"的價格真的差之甚遠,
比較好的酒店、高檔的小姐包一天就要數萬元(僅坐檯,其他費用另計),
而有些酒店小姐比較聰明,有辦法被包養的,大老闆真的願意這樣撒錢,
以至於之前在跟專業的SG聊天的時候,也有談到有些同事會被"看上"之後加入飯局或包養行列。
簡而言之,
如果這行業統稱"賣感情產業"的話,
也可以觀察到,就像其他一般上班族一樣,
明明是做同樣、類似的事情,報酬仍然天差地遠,甚至常有同工不同酬的狀況。
憑什麼同樣是陪酒,
A最少三千起跳,B就要三萬?
為什麼同樣是出場費,價格可以差十倍以上?
也許大家可以先擺開職業與價值觀的問題,
思考一下,自己在工作的時候是否也總是被低估,
是否也有發生和人家做一樣的事情,就是拿比較少?
問題就在於,明明是同一件事,
明明客觀上能力沒差太多,但"紅牌"的身價就是不凡,
與其抱怨世界不公,不如思考要如何讓自己也能成為這個紅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