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
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 by 柏拉圖
在溫布爾登網球賽女雙項目奪冠的台灣好手謝淑薇,
在中國搭檔彭帥對訪問她們的記者說台灣不是國家後引起側目後,謝淑薇說她不玩政治遊戲,運動歸運動。
謝淑薇這樣的反應與台灣許多公眾人物相同,
不談政治是台灣許多知名運動員、影歌星等公眾人物的公開立場,尤其是若涉及了台灣是否是國家的議題。
但上周末的年度金曲獎,許多歌手則趁著此一眾所矚目的典禮,
主動對政治議題表態,他們對即將舉行的核電站公投呼籲人們反核。
在金曲獎上被提到的政治話題,還包括了原住民維權,以及反對台灣東部一起土地開發案的環境保護議題等。
不同反應
反核這類的議題並不像台灣是否為國家那樣為北京所堅持與注意,
或許這使得台灣歌手少了一個顧忌,張惠妹在前總統陳水扁2000年就職典禮演唱國歌引發北京封殺殷鑒不遠。
據張惠妹在2004年接受央視專訪時說,當時的封殺令她經歷了兩三年的心理低潮,並曾經尋求醫師的幫助才能入眠。
但是這些歌手們的反核政治表態也不是沒有風險,從網絡上的反應來看批評不少,
有媒體則批判說他們把紅地毯當成凱達格蘭大道,
把舞台視為宣示場合,忘卻對本應滌淨心靈,超越政治的音樂殿堂的尊重。
但此一音樂殿堂本身並非與政治無關而台灣政府的文化部舉辦,
樂團歌手在台上表態反核時,也當面邀請在台下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一起加入反核,
雖然馬英九政府的立場是要持續興建核四電站。
對於這些歌手們受到的指責,
一名台大學生投書另一家媒體,表示這些被淡化消音的議題值得重視。
這名學生的觀點是:人們忽視了發言權的差異與詮釋權的高下關係,
無論反核人士再如何積極走上街頭,政府還是可以編列預算為政策宣傳辯護,或在立法院中用多數優勢。
他說因為那些安於現狀,自掃門前雪的無動於衷,早就使得反動勢力立於不敗之地,
人們批評政治介入藝文界的同時,不如回頭看因自己的冷眼默許讓政治上下其手,箝制周身而自己絲毫不覺。
謝淑薇
相對於金曲獎的風波,謝淑薇通過臉書作出的"不玩政治遊戲"
反應得到了許多留言讚賞,有網民說欣賞她的EQ,有網民則說這是莫明其妙被媒體與網絡煊染同政治扯上關係。
謝淑薇是在同彭帥聯合接受採訪時被媒體問到首次奪冠對其國家的意義,
彭帥打斷了訪談說"對不起,我還坐在這裏,我不能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的說法"。
彭帥接著說運動與政治是兩碼事,並說她們並不想被扯進政治。
在台灣新聞網站上表達看法的網民說,彭帥與北京當局作法一樣,
先給你下一個政治框框,若你不想被框住則變成是你在搞政治。
在謝淑薇臉書上除了眾多粉絲網民鼓勵讚賞之外也有少數網民留下批評,一名網民說,
謝淑薇如果連自己是中華民國台灣人都說不出口還是轉籍好,相對的他更欣賞彭帥。
另一網民則留言說,全世界只有天真可愛的台灣人,會去相信"政治歸政治、xx歸xx"
這種蠢話,中國可是打一開始就把這些手段當成心理戰的一環。
這些質疑謝淑薇讓彭帥當著面"嗆聲"而不發一言的網民,
被其它支持謝的粉絲稱為"酸民",他們說謝不用理會酸民,
一名網民則宣稱政治酸民吃飽沒事幹,令人噁心。
柏拉圖
在謝淑薇與金曲獎談不談政治插曲發生的同時,
台灣過去兩周來也有陳光誠的到訪,而他到台的一系列交流則是專門談政治話題。
這一連串廣泛的政治話題包括了言論自由、司法改革、民主體制、環境保護、弱勢群體、以及兩岸關係等等。
不談政治似乎是網絡與不少公眾人物顯學下,
在陳光誠離台前夕一個台灣公民團體在同他交流時引用柏拉圖的話,作為與他互相鼓勵打氣的臨別贈言。
柏拉圖的這段話是:拒絕參與政治的懲罰之一,就是被糟糕的人統治。
原文:
-----------------------------------------------
柏拉圖沒有說出另一個真相-
"就算熱情參與政治,
其實根本不會讓你不被糟糕者統治,
但卻讓你有一絲絲的機會成為統治者"
(其實柏拉圖的真意應該是- 與其被統治,不如學會權謀來控制別人吧!)
從阿扁到馬英九,
全都是"大家投票選出來的"民主結果,
多數人只會事後諸葛批評"現在"執政者,
卻不願意去面對事實 -"民主本身就是一個被操作的局"
換句話說,
政客怕的根本就不是"關心政治者",
反而你會發現,世界上所有厲害的政客都會"鼓舞"人們更要關心政治。
(就像成功的宗教,往往都訴求非黑即白,要嘛上天堂、不然就下地獄吧!)
因為那些自認為關心、一廂情願的傢伙裡面,
2%天生就具有領導者頭腦、操縱人性的本領,
其餘98%是最容易控制、被洗腦的"信仰者",
然而實際上"無感"的那群人,反而最具有不確定性的"中間選民"。
黑暗的真相是,
政客最愛的人是熱情政治者,
因為好控制、能幫自己獲得政治利益。
最不愛的就是"中間選民",因為唯有中間選民能讓他們"被翻盤"。
有趣的是,
文青們、社運者們為了要讓自己的行為更具有"價值",
於是產生"傳道人"行為,也開始想盡辦法妖魔化、詛咒與自己想法不同者是"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