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影片中,
網友發現"1:59 出現林煜清和簡富智!
上週除了軍方的新聞以外,
最熱門的網路影片大概就是這一篇,
上傳後兩天內就上遍各大報紙、媒體,
夾在貿易協定與洪案兩大讓台灣人頭大的時間點,
某種程度而言,也是回歸到給大家茶餘飯後當"消暑"話題。
自從網路社群發達以後,
就出現很多類似的文章如-
如何達到大規模、病毒式的廣泛流傳,
短時間內利用網路、媒體製造及高曝光率,
一直都是行銷人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然而裡面都沒問題,
真正最困難的,當然就是如何"實際創造出病毒傳播的效果"。
同時,還有一個盲點,
就算特定主題獲得百萬人觀看,
如果無法確實的把"商品"結合,往往也不會有效果。
還記得"全面啟動"裡面,
李奧納多飾演的男主角如何介紹他們團隊的服務嗎?
"我們的任務,將特定的意念傳達到對方的潛意識中,
讓這個置入的訊息在其內心自然發揮效果,改變認知、驅使人的行為..."
"駭客任務"第二部曲電影中,
那個話很多的法國人說過一句經典 -
"世界只有一個真理,因果循環,
有動作就有反應,有因就有果......"
總和這兩個簡短的概念,
行銷本質可以看作是一門人性的藝術,
好比在電腦中設定一連串的電子程式指令,
當我希望螢幕上最終出現"B"這個答案的時候,
前面一連串的方程式都是為了最後這個B的結果所設計,
所有硬體、軟件或是算式都是工具元素,人的任務就是透過解析重組的手段,
在限定的時間、成本預算內,用盡所有的辦法,讓這個"結果"能夠被產生出來。
例如這段影片來說,
男生道歉、女生砸臉、影片PO上網都是"因",
最後被所有電視、網路媒體、粉絲團大幅報導算是"果",
而在上面的因果中,台灣人皆知"全家便利商店開始賣自製冰淇淋"也是果。
話說回來,
全家的霜淇淋我個人認為真是不錯吃,
如果又不巧搜尋到全家冰淇淋的雜誌專訪介紹,
我想更多人下次經過全家的時候,都會很想要進去買一根"嘗鮮"吧?
拆解全家Fami霜淇淋暴紅的祕密
也許當你下次經過便利商店,
跟店員點了一根時下最夯的冰淇淋、開始享受消暑的時候,
這個"行為",也才是真真正正的"預期中的最終結果",你不這樣認為嗎?
最後,很多網友也出現質疑聲浪,認為這是商家"事件型態"的廣告手法,
但我個人基本上完全不認為全家便利商店會做這樣做廣告,畢竟是保守的日商,
若是換成韓國廠商、或是對岸的企業,那會採用這樣的方式一點都不奇怪。
附註: 開頭新聞影片中,網友發現"1:59 出現林煜清和簡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