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存在不是為民服務,
教育的目的更不是要老師為了教育捐軀...
以前某教授說-
"政府真的是很OX,學界都致力於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偏偏無論哪一黨執政,總都是很民粹的來制定政策,
最後結果顯而易見,當然是下一堆錯誤的決策、沒有正面的效益...."
我說-
"每一個工作岡位都有所謂的立場,
例如警察的立場就是依照指事抓壞人,
而絕對不會是要你路見不平就直接槍殺歹徒,
政府官員、立委甚至總統都,不過都是一個"職業",
我們老百姓認知他們該做什麼,不代表這個工作岡位就真的該這樣做,
直白的說,所謂的"正確"不是絕對的正確,而是是否符合該"工作"的權責利益。"
(例如"XX部"這個部門存在的目的是"降低失業率",那只要策略能達到,都是好策略)
那..... 問題來了,
"政府"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我引用一段最近的新聞-
--------------------------------------------------
考選部表示,今年高普考報考人數總計14萬6209人,
全程到考10萬280人,錄取6235人,平均錄取率為6.22%。
高普考17日放榜,共逾九萬名考生落榜。
日前一名國立大學畢業的陳姓女子,疑因國考屢次失利,
心理壓力過大,於考試結束後幾天,腳踩公職參考書在住處上吊自殺身亡。
另一名知名國立大學法律研究所畢業的林姓女子,則是連續五年考司法官,
都以不到0.5分之差落榜,今年三月,趁家中無人喝強鹼自殺,
雖被救回保住一命,但食道、喉嚨全燒毀。
這種「國考人生」的悲劇在社會中越發頻繁,著實不可小覷。
然這類事件背後卻代表著青年人口所得低、人力供過於求高失業率的社會現象。
由於出社會就業所得低,公務員工作穩定、起薪高於22K,
與到私人企業就業相較之下,考國考的誘因高出許多。
薪資倒退失業率升 民間就業苦哈哈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結果,
2012年65歲以下各年齡層平均年所得均倒退14至16年不等。
未滿30歲平均可支配年所得僅36.6萬元,等於每月僅約3萬元;
30至34歲與40至44歲所得收入者,
平均年所得分別是58.26萬元、71.16萬元,這兩個年齡層均倒退16年。
收入減少外,我國失業率更以4.33%居亞洲四小龍之冠,高於香港3.3%、韓國3.2%、新加坡2.1%。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23日)公布8月份失業率為4.33%,較7月再上升0.08%,
失業人數也增加1萬人達到49.7萬人。從年齡層來看,仍以年輕族群最高,
20至24歲者失業率為14.77%,不僅較7月上升0.72%,也較去年同月上升0.36%。
學歷貶值 考生搶端鐵飯碗
人力供過於求的部分原因為私校林立,
導致大學生數量過多,學歷不似以往代表高收入。
私校過多也是目前政府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除了帶來大量的大學人力外,更面臨少子化衝擊,
導致招生不足,出現減薪、欠薪、裁員的窘境。
對此現象行政院長江宜樺指示教育部與相關部會共同研議教職員權益、
校產土地活化利用等相關事宜,一個月內提出私校退場機制。
公務員被視為鐵飯碗,許多人將此視為可保障一生的職業,
花了許多青春與生命以求能榜上有名。根據統計,每名國考上榜考生,
平均需花上3年時間準備,為了成功擠入這道窄門,
選擇辭去工作,過著只有「睡覺、吃飯、念書」的生活,禁絕所有娛樂。
接二連三出現「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死成名天下知」的憾事,
我們應該從大環境開始反思、從政策開始改造,
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都集中在準備國考,則各產業無足夠的人才補充,
沒有新血注入的同時產業創新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則長此以往台灣的競爭力低落,只怕我們連亞洲四小龍的末位都將不保。
------------------------------------------
很多人認為,國家應該禁絕直銷、
認為國家應該限縮高等教育人數和名額,
甚至認為一堆人目標國家考試、當職業考生是件壞事,
那是因為他們無法理解"這些政策背後對維持社會表面和諧的必要性"
"國家考試" 、"傳直銷"、"人人能讀碩博士"
是台灣政府無論如何必須從背後默默支持(容許)的重要政策,
畢竟政府的存在不是為民服務,教育的目的更不是要老師為了教育捐軀,
一切都是手段與目的,原因與結果,所有的現象都有其背後的理由才會存在。
而"政府"存在的"目的",
絕對也不是什麼貫徹人權、維護公民的尊嚴,
而是確確實實的藉由"表面上的和平"來維繫社會的安定與上位者的利益,
只要不發生大型暴動、反抗革命事件,基本上政府就能持續穩定的存在、利益也是,
然而如何去維持這樣的"現實",就是為什麼需要眾多政治手段來操作的原因。
民國9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
在台灣約有七十萬個從事多層次傳銷的人,
每年選擇進修碩、博士的學生也達數萬人,
為了國家考試天天補習的職業考生也是十萬人次起跳...
"考生、傳直銷商、老學生"三大類加起來這百萬人,
不僅能夠非常有效的"幫助"國家降低失業率(與青年就業率),
同時還能貫徹千百年來政府不希望群眾太聰明的"愚民政策"。
試問,
若你是政府,你在這崗位上的"正確"是怎麼選擇?
是大刀闊斧幹"對"的事情,賭一個可能,十年後有人來感謝你(但可能一個月就被幹掉),
或是默許社會上眾多黑暗面的存在,或是會像總統一樣,敏感的政策總是拖到"卸任後"執行?
又或許你會說,要是大家都這樣想,
台灣不是根本不用改革、大家擺爛就好嗎?
這倒也不必要太過擔心,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物極必反,
不過都是相互循環的過程,如德國希特勒的崛起一樣,
台灣政府持續貧弱到某個程度以後,國人下意識的自卑感越來越深,
屆時支持強者、狂人的思維勢必也會被挑起,意識型態會改變,時間早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