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0X_4KIUAA7Bei  

QE最大的副作用並不是錢太多造成房價物價飛漲,

而是讓整個世界的速度越來越快,快到近乎浪費的程度、快到所有腳步慢的人事物都會一起下去陪葬...

 

 

 

你是否曾經想過以下這個問題?

為什麼近年來每一次的電影續集票房都「再創新高」,不斷刷新歷史紀錄,就算是比之前還要爛的續集,往往也都必須要超越自己的紀錄才算是「合理」。無獨有偶,消費性產品也不斷再創新高,蘋果幾乎每一次的新手機出貨都超越自己上一代的最高紀錄,到底是為什麼,難道真的在那麼短的一兩年間,品牌支持者呈現倍數成長嗎?還是說全世界經濟真的那麼美好,有錢能買貴鬆鬆手機的普通人也越來越多?

 

這篇文章裡面可以看出端倪(柏南奇留下的謎團 : 為什麼QE之後沒有通膨?),讓我在此把它節錄出來:

柏南奇在面對2008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時,用快速降息的方式,先把局面穩住,在2008年12月就把短期利率降到接近零。然後,在2009年Q1推出史無前例的量化寬鬆(QE),可以說拯救世界經濟有功。

 

但是,問題來了。根據傳統的經濟學理,中央銀行大印鈔票,不是應該要有通膨嗎?!因為擔心有通膨,所以對黃金的需求大增,使得黃金在2011年9月下旬漲到1923美元左右。然而,事實竟然是沒有通膨!所以,黃金投資人終於在2013年4月中旬認錯,出現跳水重跌。 兩年又過去了。現在,歐元區與日本都還在推QE,可是,沒有通膨也就算了,怎麼反而是有通縮的風險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啊?!

 

所以,我如果有機會對柏南克提問,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傳統經濟學錯了嗎?為什麼中央銀行推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果不但沒有通膨,反而是通縮的壓力此起彼落?柏南克任內推QE,現在美國的QE已經在2014年10月完全退場了,但是謎團留下來。

 

我在想,也許可以這麼思考 : 如果新增的信用流向需求端,去買東西,去消費,那麼就像貨幣學派所宣稱的,物價確實會有上漲的壓力。但是,如果是流向生產端,去擴充產能,那就可能造成供過於求,於是物價反而會走低。

 

舉一個例子好了。美國頁岩油業者正是在零利率之下,自2009年起大舉借錢來追求技術創新,增加了原油的開採與供給,然後助長了油價在2014年第四季的油價暴跌,讓通縮更嚴重了。 所以,貨幣的流向,而不是貨幣供給的總量,對政策效果來說,恐怕是更重要的。不知道柏南克對這個謎團還有沒有要破解的?

 

 

背後真正的答案恐怕是:「若你沒有辦法維持這樣的成長就代表衰退、就邁入敗亡」!

 

世界強國之所以敢用「熱錢」來拯救經濟,當然不是把鈔票印出來之後均分給每一個老百姓來拯救貧窮。而是把大量資金投入第一線的生產技術平台與開發,生產端得到了大量資金、技術的挹注後得以「突飛猛進」用更低成本卻高效率的方式達到爆炸性的產量,甚至是那些「幾年前大家想都不敢想」的產品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問世、直到普羅大眾都能買得起。

 

生產技術快速的發展、產能爆量,一開始必然會導致「工人的需求暴增」,當全球缺工的情況發生,熱錢也不會閒著,技術端必然正式導向「機器取代人力」的全面向發展。

 

這樣爆炸性發展耐人尋味,改變的速度快到極致,幾年前當大家還在討論智慧型手機、行動網路該不該普及的時候,今天你沒有划手機的經驗反而變成山頂洞人。不出短短幾年後的未來,當許多人還在抗議低薪、抗議22K的時候,一船一船最尖端的智慧機器工人已然悄悄的海運到世界各地,準備盡可能的取代所有可替代的工作。

 

換句話說,QE最大的副作用並不是錢太多造成房價物價飛漲,而是讓整個世界的速度越來越快,快到近乎浪費的程度、快到所有腳步慢的人事物都會一起下去陪葬,包括生產速度、學習的速度、賺錢速度、套利的速度、甚至於浪費的速度。

 

一旦這個局面開始,就等於宣告每一位地球強迫加入這個新遊戲,你可以選擇跟或不跟,差別只是,你每跟一次、賭注就得要加倍、負擔也加重,但若你不跟,就宣告直接out出局等死!

 

可以確定的是三件事:

「更快的生產、更快的消費、更快的取代與浪費」

 

如何在這變態遊戲當贏家?

大概就是在最終「更快的毀滅」之前,先享受到飽的人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00116743 的頭像
    gn00116743

    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全台資料最豐富的口碑行銷、潛意識、兩性感情、NLP、催眠研討園地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