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1418364965161 

跟我一樣七、八年級的年輕人,總是一聽到COST DOWN這個名詞就開罵,罵它是低薪的禍首、國家沉淪的根源、無法發展品牌的障礙,總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這一代都被深深植入這樣的印象:「摳死當」就是可惡到極點的最終大魔王!

 

 

過去,我也曾經是這樣的想法且深信不疑,認為這就是華人骨子裡的劣根性,歐美那些好棒棒的品牌腦絕對不可能接受這一套。 就算到了今天這個意念的影子還是深植人心,都是「台灣只會摳死當、歐美做品牌好棒棒」,連內容農場都常有類似「德國人絕不相信便宜有好貨」這樣的熱門標題。

 

直到幾年前看到一本書裡面記載了美國某大食品品牌,花了上億美金實行「價值工程」的紀錄,請了非常多研究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用各種配方調製出「食材與包裝成本省超多、但口感卻完全沒變」的全新版本。然後,這家廠商把省下來的成本擠出來、拿去砸廣告搶市占,相當於得到比主要競爭對手更多的廣告預算,再搭配一些創意的素材跟活動,一舉在銷量上狠狠超越競爭對手,打了漂亮的一仗。

 

接著,這幾年觀察德國賓士精密籌畫的所謂「家族化策略」,讓新世代的車款幾乎都有類似的影子,在台灣消費者眼中,都信了官方的說法,認為那是為了有效率提升品牌辨識度、系列名稱統一便於分辨,同時將許多車款的生產線移到成本更低的國家,最重要的是,還順便提高了終端售價!

 

E-Class  

 

這樣的策略當然也會出現負面評價,比較主流的抱怨大概就是「新車款大軍傻傻分不清楚」(不只C、E、S超像,連GLC coupe跟GLE coupe ,也根本就是縮小版,還有C coupe的車尾跟新的跑車屁股設計也根本就是同一套),這樣主觀上的外觀想法,但整體而言無傷大雅,照樣賣到嚇嚇叫。(其實這個模式對BMW也是箇中高手,只是最近兩年賓士把這套遊戲玩到極致而已)

 

箇中值得品味的地方在於:當你好好的把新世代的新車好好審視過一遍,不難發現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例如一堆地方貌似共用料件、或感覺就是同一個供應商出來的,只是整體設計上略有差異而已,但厲害的地方是,經由外觀設計與形象塑造的方式,讓消費者能夠「更明確」的從「個人需求和預算去選擇車款」,下意識忽略為什麼成本好像省了不少、但價格漲了很多這種詭異的問題,千萬不要問為什麼賓士今年起把C-CLASS的生產線從好棒棒德國大舉移到南非,但正16年新車的定價硬生生漲五萬,而且車子照樣被搶光。

 

簡單來說,人家德國模範生也是超積極在「價值工程摳死當」啊!

但最後的結果並不是如我們被灌輸的認知走入悲慘下坡,反而在可預期的規劃中,讓其品牌形象更好、同時製造機械化提升品質降還能降低成本、賣更多市佔率提升後更競爭力、毛利還更高賺進更多全世界有錢人的鈔票!

 

或許,這就是台灣教育真正的問題,過去二十年來嘴巴上喊教育改革、喊獨立思考從我國小喊到大學畢業,但最終證明那真的都是些口號喊爽的,當我們盡力瘋狂妖魔化「COST DOWN」喊這口號的時候,卻幾乎沒有人願意更深入的思考快速變遷的現實市場時,最後當然就只會淪為意識形態上的相互攻擊與謾罵嘴砲,當然什麼都無法改變。

 

某些台灣代工廠COST DOWN動機是:

「因為完全沒理由漲價,只好為了不斷競爭的同業而殺靠到見骨來維持營運、實際上毛利越來越低雪上加霜。」

 

而外國一流品牌則是:

「不只節省成本、同時還要在市場上創造更大利潤與品牌價值!」

COST DOWN一開始的本質就只是中性的競爭工具,問題在於完全沒有「動腦」阿!

 

延伸閱讀:「極端省錢思維」的是害台灣年輕人低薪的大陷阱!?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00116743 的頭像
    gn00116743

    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全台資料最豐富的口碑行銷、潛意識、兩性感情、NLP、催眠研討園地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