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231.jpg  

俗話說 "在什麼位置,就換了什麼腦袋"

而要得到那個腦袋,先得要將自己放到一定的位置。

 


 

前言:

 

多數人一直以為,

所謂的"由內而外"或"由外而內"的學習模式,

認為要一邊改變"想法",一邊又學技巧、多練習,

大家都沒注意到,這種"垂直思考"就是失敗的主因!

 

因為上篇所述的這個主流教育思維,

讓我們忽略"身心一體"的重要元素,

由內而外、由外而內從來都不是問題的癥結,

"心靈"原本這就是跟外在相互影響且同時改變的一個結合體。

 

無論外在也好、內在也罷,

我們真正該問的不是那些廢話,

而應該是"到底哪邊可以下手改?怎麼改?"

 

-----------------------------------------------------------

 

 

看再多書,

大家都知道如果不"起而行"說再多都沒有用,

問題是很少人真正面對、了解自己"不願意起而行"的內在理由。

 

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個舒適區,

主導我們習慣與機械式反射行為,

當某個動作或想法成為日常習慣以後,

漸漸地就會在大腦中建立起一個慣性程式。

 

我們能節省至少九成以上的腦力,

因為內心已經認定"過往習慣讓我們存活至今"

所以任何事情都通過"舒適"為第一選擇"通常"可以繼續過活,

而若選擇"挑戰",面對未知的變數,總是讓人產生一堆恐懼的理由。


這樣的設計可以稱為"制約"

從動物行為的角度來看,造物主非常聰明,

讓基因裡面都有"遠離恐懼、危險"的先決選擇,

故高智商的哺乳類動物,只要遭遇過一次危險,下次就會極端的避免之,

反之只要生活方式成為習慣,沒碰到困境之前都會依照習慣去走,不會有真正改變的動力。

 

無間道裡面有句台詞-

"從來都是事情改變了人,人改變不了事情"

 

看了一堆自我改變的書籍,

"理智"上雖然很認同自己要改變現狀,

但潛意識仍然都停留在自己的舒適區內,

外在的習慣沒有改變、沒有衝擊,內心永遠也不可能有動力突破!

 

換言之,

從動物行為的角度來看,

一切都是"由外而內"的改變,

必然要外在行為先有突破,後才影響到內心的"想法"

符合NLP基本假設中所謂" 心智和身體,是同一系統的兩面,相互影響"


關鍵在於"環境"

現實環境建構了我們的認知模式,

俗話說 "在什麼位置,就換了什麼腦袋"

而要得到那個腦袋,先得要將自己放到一定的位置,

沒到那個位置之前,看再多書也都只是個人去"假設"自己了解狀況,沒有任何實質意義。

 

聽有錢人的演講、看有錢人的致富書籍,

再不然就是研讀把妹達人的觀念、學習所謂的技巧,

以上一切都只是大家一廂情願用自己根本沒有經歷過的狀況,

去假設自己"了解"那些位置不同的人的想法,實際上大家理解到的"東西"可能差之千里。

 

講了這麼多,

究竟什麼方式改變自己最快?

 

舉例而言-

如果你想要變成"型男"不妨先讓自己"外表"有型,

然後再從外在的行為去模仿那些人從事的娛樂、行事的風格、喜好的興趣。

 

你會發現,

雖然剛開始可能受限至於 "放不開症候群"

但漸漸地只要外在行為一改變,就會導致內心的程式碼被改寫,

過不了多久,價值觀、想法也會潛移默化的轉念,就這樣成功的"轉性"了!

(所以,一天到晚喊著"我要當壞人"的人,請認清,嘴砲無用,不如先看看壞人的穿著吧!)

 

想改變想法,

唯有從行為上去著手,

換掉自己的位置,腦袋要不換也難。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00116743 的頭像
    gn00116743

    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全台資料最豐富的口碑行銷、潛意識、兩性感情、NLP、催眠研討園地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