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說他造假嗎? 嚴格來說不行,
但無疑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方式。
日前看到一篇文章,
敘述苗栗縣長劉政鴻如何幫自己做廣告,
讓自己在"看似有公信力"的商業雜誌被評比為超棒的縣長。
對於一般人而言,通常只會認為"太扯啦!"
但是這個暗黑手段,其實效果遠不只如此,
只要運用得宜,可以讓我們花很少的錢、變身成為
而類似的技巧,事實上早就已經被用在許多特殊的地方....
只要九十二萬五千元,就可以買下遠見雜誌,然後變成五星級縣長
最常見的要屬"選秀"的活動,
常聽到什麼選美皇后是"內定",
但是很少人會去理解,究竟內定的理由是什麼?
難道真的只是因為第一名跟評審上床,然後就當第一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這樣。
人類對於所謂"選拔"總是有一種莫名的信任,
就像我們華人社會中,對於"考試"出來的榜首會特別青睞,
要讓一個藝人出道,與其莫名其妙的出來,不如給他一個"狀元頭銜"。
簡單來說,
經紀公司真實目的就是幫捧某人為歌手,
於是可以先"自己辦"一場選秀,表面上邀請所有人都可公評參加,
而後讓這個"內定者"成功地脫穎而出,似乎就多了話題與公信力,
且在這其中就算出現所謂"八卦、黑幕"之類的事情,
例如外界質疑是否第一名有跟評審上床等問題,都會變成炒作新聞的推力,
讓這個"預備發片的歌手"未來出道的時候能夠匯集更多媒體關注。
像是這種"滿意度調查"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其實我們可以不要說"雜誌作假",就像世界上所有科學實驗一樣,
只要改變"控制便因"或實驗方法,就可以做出對實驗結果最有利的"樣子"。
簡而言之,
比較"低級"的雜誌,
當然可以透過"直接做假"的方式來讓這縣長滿意度第一名,
但我相信如果用這種方式,很快這雜誌就會被質疑、倒閉,
但要是使用"操作結果"的實驗方式,就很變成一個道德上的盲點。
記得之前一些研究嗎?
看看"真愛立約"粉絲團中,
可以舉一大堆"科學研究"數字來反對婚前性行為,
竟然能夠用研究的方式,告訴大家說,婚前性行為真的是負面的。
然而這實驗未必是造假的,
而是當我們有了"意識形態"既定的認知後,
我們下意識就會找盡一切可能的證據"證實"自己的論調,
科學家不過就是將這方法套上科學的外衣,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罷了。
我想到學生時代時候,
某個"校長"也是如此,找盡一堆"國外研究"要證明,
高中生不應該跟異性一起同班上課、隔離才是最好的方式,
確實他找的研究都是"有科學的背書",並不算是"造假"。
總而言之,
我相信這五星級縣長並沒有造假,
例如它可以用"問題"去控制,
找一些他們縣市內比較受到好評的"評論點",
然後套用到全國其他的縣市,自然就屬她分數會最高。
(好比今天要比一個"萬國選美大賽",
結果主辦單位把"皮膚白皙程度"加入重要參考指標,
最後當然會勝出的就是白人,有色人種根本不可能拿高分。)
你能說他造假嗎? 嚴格來說不行,
但無疑的,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方式。
下回,
我們再來討論更多的"暗黑應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