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慈善機構工作賺不到錢,

如果你很有辦法募款到很多錢,年薪百萬大有人在!"

 

 

 

 

 

 

 

摘錄日前鬧的轟轟烈烈的新聞,

看完之後讓我有了不同的想法-

 

----------------------------------

一名家長13日在網路PO文取暖,

指出就讀小二女兒的班上,有一名隔代教養又輕微「過動」的同學,

由於經常影響別人上課,希望他能轉班,卻反被網友砲轟是「怪獸家長」。

 

事後這名母親除了澄清絕無歧視,也強調沒有大家所想的十惡不赦,

更向網友求饒別再轉貼文章了,目前已有相關單位致電關切,

承諾不會有其他的要求,讓這件事到此為止,別讓他們受到二度傷害。



這名暱稱艾利的家長前天晚間在知名親子論壇發文,

該名過動兒學生常常都會有一些怪異的舉動,

「像是在學校都只會講台語、好幾天沒洗澡、翻學校的垃圾桶。」

認為影響女兒的受教權,甚至寫道男童阿嬤就是在附近撿回收的人,

「難怪他孫子會翻其他小朋友不要的垃圾撿回去...原來都是環環相扣」,

於是自己便聯合幾位家長向學校反應,希望對方能轉班或轉學,這件事直到這幾天在還在協調中。



這篇文章一PO出,立刻在網路上引起一陣撻伐,

艾利除了在14日凌晨1時54分替自己澄清,絕無歧視他們的生長環境,

因為當他們知道男童阿嬤必須檢回收物品維生,

也有主動詢問有無需要幫忙的地方,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幾位家長已經釋出最大的善意。」



艾利還提到,他們也不能要求學校學生轉走,

因此給那位阿嬤的建議是可以到資源班,

這樣可以受到更全面性的照顧,也不會影響到其他同學,

「我們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大家不要在扭曲我們,我們並沒有各位所想的十惡不赦。」



儘管艾利極力澄清,但文章在昨天經媒體批露後,

又再度掀起波瀾。緊接著她又在下午4時44分PO文表示,這件事情就到此為止,

光是一個上午相關單位就輪番打電話來連續轟炸,為了這件事情還跟公司特地請假,

「請各位高抬貴手別再轉貼了」,同時承諾不會再做出其他的要求,

會藉由這個機會教導自己和女兒,學會包容那些特殊的孩童。

 

 原文:

絕無十惡不赦 逼過動兒轉班婦求饒:別再轉貼了

 

 

-------------------------------------------------

版主案:

 

"慈善"原本是一個應該人人平等的一個思考方式,

但現在媒體、網路的流行, "慈善"某個程度早已變成"行銷心理戰"。

 

什麼意思呢?

 

這幾年,聽到很多慈善團體喊說,

台灣民間90%的善款都被"知名慈善團體"拿走,

例如慈濟,然而這些知名團體的善款通常也花很大一個部分在"國外",

排擠的效應下來,就是在地、較為傳統的一些慈善機構開始出現"善款不足"的悲劇。

 

還記得某知名基金會的執行長,

五年前來大學演講的時候就說過-

"別以為慈善機構工作賺不到錢,

如果你很有辦法募款到很多錢,年薪百萬大有人在!

因為台灣幾乎所有的慈善機構都很缺錢,非常需要募捐!"

 

從媒體發展的概念來看,

現在"哪個弱勢者可以獲得善款"

已經不是比到底誰更急迫、或是實際需求,

反而變成"故事除了催淚之外、更要獲得大量的曝光來獲得關注"

就算實際上很可憐,若無法有效的被"媒體關注",也是一樣募不到錢,

相反的,只要能被"媒體大量關注"的事件,通常都能在短時間內嚐到"善心"。

 

這讓我聯想到最近的一個朋友建立的平台,

他們是台灣最大的募資網站 -  http://www.flyingv.cc/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真正容易"募資成功"的產品,

有時候未必是真的最好的功能、最吸引人的設計、或最便宜的價格,

若要快速的讓"廣大消費者(通常是國民)"願意掏錢,重點還是在於"如何大量曝光廣告"。

 

現在言歸正傳,

我們不妨中觀的再重新審視一次這個事件本質,

因這新聞瘋狂撥出之後,短時間內非常多好心人詢問、關切,

很多人表示願意對該學生、學生的家庭給予經濟上、資源上的援助,讓他們度過難關。

 

這"怪獸家長"代表著意識形態中的"壞人"一方,

卻也實際上用對立凸顯了"受害者"的弱勢狀況,

如果沒有這個"壞人"腳色出現,單純只是談一個隔代教養的學生,

我個人認為,不只是願意捐款的人會減少,實際上就是連媒體都"沒有興趣"大幅報導。

 

"怪獸家長"雖然可惡,

但其行為卻使得弱勢獲得了慈善資源,

這樣的結果究竟該怎麼評價呢? 耐人尋味。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n00116743 的頭像
    gn00116743

    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全台資料最豐富的口碑行銷、潛意識、兩性感情、NLP、催眠研討園地

    gn00116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