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消失後,一樣會存在其他的分級標準,魯蛇還是魯蛇,
他們的意見根本不重要,只不過是一種出於眼紅的妒嫉而已。
作者 DongRaeGu (東拉菇)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消滅明星高中的八卦?
時間 Mon Aug 5 13:13:53 2013
───────────────────────────────────────
※ 引述《gecer (gecer)》之銘言:
: 因為台灣的學校分級制度提早讓青少年為出社會以前就有階級意識 而且明星高中資源比
: 後段學校多 會有不公平的現象(想想後段學校的人跟明星高中繳一樣學費 為什待遇比較
: 差)
: 大家可以去看看 李元馥 的漫畫法國 裡面有提到韓國 法國明星高中帶來的社會問題及
: 這兩國消滅明星高中的政策
傻傻的,廢明星高中就是社會高階級的既得利益者最大的目的啊,
如此一來,窮人家或是一般中產階級的子女,就沒有辦法獲得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
本來聯考制度下,即使你家境不如人,你還是有機會透過自己的努力,拼命讀書,
考進建中北一女之後,可以跟許多社會菁英的子女一起求學,促進階級流動。
但是當明星學校廢除之後,你就被迫要去跟牛鬼蛇神、八家將的第二代當同學,
比較聰明的,打不過他們就加入他們一起霸凌同校的弱者,
而打不過的就只能淪為被害者,就算你只是想低調念書,但因為老師根本懶得教,
同學上課吵鬧又一直干擾你,那你又要如何要求求學品質呢?
基本上有你這種心態的人,
嘴裡講"消滅明星高中",但其實只是想消滅"公立明星高中"。
當公立被消滅了,對明星高中的需求就會轉移由私部門來經營,
故明星高中不會被消滅,而是被私立給取代。
這些私立高中的進入門檻,將不再是考試成績,而是學費,
因此這些同學的素質會非常齊,我講的素質不單指學習能力,
更重要的是家庭背景,你再也不像建中一樣,班上台北市與外縣市學生比大約是6:4,
未來私校學生的來源可能八成以上都來自台北市的精華區,
過去建中的學生家庭背景也很多元,有企業主、外商主管、教授、師字輩專業人士,
也有公務員、一般上班族、計程車司機、夜市攤販、工人,都有,
但一旦菁英教育私有化後,私校大概班上最窮的同學就是教授的子女了。
教育是給予學生翻身機會的跳板,也是促進社會階級流動最好的工具,
一個階級流動機會愈高的社會,相對而言也就愈安定,也就愈有活力跟競爭力,
台灣最好的選才制度就是過去施行40多年的聯考,
那個制度讓台南農村三級貧戶農民之子的阿扁,可以考上南一中跟台大,成為總統;
讓新北瑞芳鄉下礦工之子的賴清德,可以考上台大跟高醫,成為台南市長,
廢除明星高中,賴清德跟陳水扁只能去當八家將,剩蔡英文才有機會上台大了。
進一步言,想廢明星高中的,
除了這些希望降低階級複製難度、排除底層的人爬上來的勝者外,
還有一部分就是眼紅明星學校的魯蛇,希望廢除名校之後自己跟他們的差距會變小,
不過這類人本來就跟明星學校無緣,也不是勝者圈高階級者想要排除的對象,
名校消失後,一樣會存在其他的分級標準,魯蛇還是魯蛇,
所以他們的意見根本不重要,只不過是一種出於眼紅的妒嫉而已,
不過PTT上支持廢除明星高中的意見當中,這類其實是最多的,但也不太意外就是。
當年施行9年國教,明星國中一樣無法廢除,
以台北市為例,第一級的三所名校中正、敦化、金華,每年都能考上百人上下的建北,
第二級的,介壽、仁愛,也能考上約70多個,
第三級的天母、南門、麗山、石牌、弘道以及近幾年才成立位在大安區的龍門,
也都能考上40、50個建北,所以這些學校雖然沒有聯考來分級,
但是卻是使用錢來分級,因為它們都位於台北市的精華區,
有這個收入住得進去,你的子女才念得了這些明星學校。
廢明星國中的前車之鑑還不夠明顯嗎?居然還有人支持廢明星高中,
真的太好笑了,公立高中學區化,雖然會降低建中北一女素質,
但也會進一步提高學區的房價,師大附中附近的公寓現在都要80、90了,
一旦學區化一坪100你可能都買不到,這就是鄉民要的?
我只能說台灣真的很好笑,明明就魯蛇,卻有著跟權貴一樣的想法,
打壓同為勞工的公務員、國營事業員工、打壓明星高中,
殊不知這些機會正是國家透過制度公平開放給社會底層人的翻身機會,
魯蛇卻希望堵住這些機會,真的是可悲到可笑了,鬼島真的不意外。
--------------------------------------
編按:
以前跟大家分享過一個概念 -
"當某人越想要擺脫眼前的痛苦,
其採行之作為往往就會得到完全相反的結果"
因此,
越想擺脫寂寞、找到好男人的人,
其實潛意識真實的想法不是"找好男人",
而是逃避不願意面對寂寞、不願意面對自己本身的問題。
同樣的,貧窮也是一樣,
當你越想要擺脫窮困的生活,
嘴巴上是喊著要賺更多錢,潛意識卻是"逃避現在的生活",
然而任何人一旦開始有了逃避的意念,防衛機制就會"遮蔽真實問題",
也就是讓人無法看清自己真正應該要改進、要面對的癥結,當然會每況愈下。
最典型的表徵就是"阿Q式平等",
我認為我考不上明星學校、而別人考得上,
無論是天資也好、後天補習也罷,既然不公平,就要改,
在失敗者的眼中,"完美的世界"並非均富,而是全然的"均貧",
於是這些人想盡辦法都要用"阻止他人"的角度來追逐公平的理想,
卻沒想到最重要的,就算殺光了檯面上的成功者,也不代表自己會成功。
所謂"阿Q平等",
也就是不斷強調精神勝利的幻覺來自我安慰,
安慰到最後卻也沒有真正去省思,找出"為什麼我得靠自我安慰"的黑暗面,
充其量也就是持續的活在自己舒適圈內,甚至連一步都不願意跨出去、面對自己。
我個人也考不上名校,
也不夠有錢足以賄賂進入名校,
成長過程中也常常被名校的意識形態所打擊,
例如身邊的長輩都會認為名校才是資優生的保證一樣。
然而最終我體悟到,這反而讓我學習到更多,
就是因為我不是名校,才更能體會這種自卑與拉鋸,
身為人的無奈,以及人性對於名牌的崇拜與共通的弱點,
對我而言這是個學習的機會,要不是曾經自卑也無法體會這寶貴的一課。
這樣的經驗,讓我在很小的時候,
就漸漸去理解人類賴以為生的"標籤",
現在始有可能反過來把這效應給運用出來,也就是行銷與建立品牌。
江老師說過-
"當人因為受到他人給予的痛苦,
開始坦然面對自己真實感受的時候,
就有機會反過來利用這個機會,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想像你現在是一個受壓迫的人,
無論是土地要被賣掉也好、或是被歧視的、壓榨的都好,
你有兩個選擇:
第一,把自己當個受害者,認為上天不公,痛苦的對抗 或 期待被憐憫。
第二,為什麼他有資源、有能力壓來迫我? 我也要取得一樣的力量和地位。
你要選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