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上有A、B兩個新面膜品牌,你會選擇?
A 台灣製造有保障、玻尿酸、美白、保濕!
B 風靡日本、韓國女性媒體點名,知名部落客共同推薦!
最近有個新聞很有意思-
很多人都喜歡吃洋芋片,卻有民眾逛賣場時發現一款知名洋芋片,
封面全部印著日文和英文,價格比同牌子普通版本的洋芋片貴了將近一倍,
質疑廠商利用這種方法變相漲價,但廠商澄清,這款洋芋片原是專門外銷,
應消費者要求在國內上架,雖然也是台灣生產,但因為用料比較好,所以價格訂比較高。
▲日文包裝,產地台灣。(圖/東森新聞)
賣場裡同廠牌同樣包裝的洋芋片都是25元,
唯獨其中一款封面印上英文和日文,特別貴賣49元,
逛買場的民眾認為:「這應該是國外來的吧!這一包要賣49(元)。 」
實際購買外包裝全是日文的洋芋片,正面打著外銷字樣,
背面用日文寫著原產國台灣,原來這並不是進口貨,讓人質疑難道修改封面是廠商漲價
洋芋片客服人員解釋:
「它主要是外銷日本,那是因為有其他消費者,他有知道說有這一款,希望我們一樣在國內做上架。」
外銷版本洋芋片和正常版比較,外包裝大小差不多,倒出來仔細看,裡頭的份量也差不多,
厚度也沒甚麼差別,口感一樣清脆,但一包25元,日文包裝要價49元,硬是貴了將近2倍。
拿日文版和中文版大包裝比更誇張,日文版分量明顯少很多,
價格還是比較貴,洋芋片客服表示原料和調味料是使用等級比較高的,
所以反映在成本上價格較高。強調這是原本拿來外銷的商品,
直接供貨內銷,因為用料比較好價格較高,就看這樣的說法和品質能不能被消費者接受。
----------------------------------------------
版主案:
下面的回應一面倒都是"罵"
網友們怪廠商、怪政府甚至怪到總統頭上,
說這真是太可惡,為什麼台灣廠商都這樣騙人?
然而當腦袋只是裝滿抱怨、裝滿不爽的時候,
當然無法去理解"為什麼這樣有效"的箇中精髓,
特別是這種行銷手段,其實對上述這類"一廂情願者"最容易掏錢買單!
台灣不少人不只是崇洋、喜歡歐美的人、事、物,
甚至日本、韓國在台灣人的心中也有一定的份量。
偏偏這類國族情節的意識形態,
會直接連結到我們對"信任"的機械式反應,
就好像之前中國大陸人很喜歡去香港買奶粉一樣,
表面上不說,但實際行為很坦白,"香港"更能信任、更高級。
這不只是對"認同其他國家的文化"
同時也是對自己的自卑感與自我定位模糊所致,
然而"自卑心理"也沒有真正的好與壞,看你如何利用罷了。
這故事讓我聯想到,
日前一個沒沒無聞的面膜廠商老闆,
問我"要怎樣才能讓自己的面膜品牌在台灣打出名號?"
我直說,其實你的產品一點都 "不特別",
雖然你自認為你家面膜很神、很厲害、比市面上好太多,
但很現實的是,要嘛你像是名牌化妝品砸錢大打廣告、砸幾年下去,
否則像你這樣的東西,要是上架,也只能淹沒在"面膜海"中。
再不然就賭一賭"人性",
看看台灣女性是否具有"民族意識"情節。
方法很簡單,
初期根本不要在台灣打廣告,
而是到日本、韓國去買新聞置入性行銷,
說"台灣品牌"竟然在當地成為網友的新歡首選,
最後才"名正言順"在台上市,看看台灣人會不會買帳...
不信啊?
女生們可以做個消費實驗 ,
架子上有兩個新的面膜新產品 -
第一,OO面膜 299元
台灣製造有保障、玻尿酸、美白、保濕....
第二,RR面膜 399元
風靡日本、韓國女性媒體點名,知名部落客共同推薦...
你買哪一個?
事實上,
當你知道這個手段的核心意義之後,
絕對不只能針對面膜,食衣住行各產業都是適用的,
舉個最實際的例子,台灣人買"生活雜貨"的時候,認為哪一家店高級?
第一是台味十足的"十元商店"
(我發現其實裡面的東西都超過十元...)
第二則是"日系XX百貨39元商店"
(裡面的東西真的全都39元...)
就算同樣都是大陸、或越南之類的產地,
有日本或韓國的加持,整體感覺就是高人一等,不是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