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著名實驗 -
當一隻猴子自己關一籠,每天拿一根香蕉的時候,
就這樣日復一日,吃不很飽,卻也絕對不會餓肚子。
此時若把很多籠子都放在附近,相互可看見,
讓這隻猴子看到"其他某隻猴子"一天有兩隻香蕉時,
原本習慣一天一隻香蕉的那隻猴子開始憤怒、不平。
人類的"比較基準"來自於主觀接收到的資訊,
過去媒體、網路、行動通訊等科技不發達的年代,
大家過著自己的生活,一個鄉鎮頂多看到一兩個"地主"
對於自己究竟是富裕或是貧窮,其實不會有太多的感受,
畢竟住在附近的,大都是跟自己身家、收入、學歷相當的鄰居。
然而現在資訊極端發達,
各種媒體上天天都是"有錢人在做什麼"的印象,
此時就如同天天讓你"看到他人比你有錢很多很多"一樣,
心中的不滿、憤怒自然會生成,對比起來,自己真的就是"窮人"。
我們每天打開電視、網路,全都是"慾望",
何時何地都能花大錢購物,無論用電視或網路,
無疑的,讓大眾產生一種"好像別人全部都有"的錯覺,
然而資源有限,自己購買力不足的時候,自然開始"痛苦"。
這樣的"大眾媒體比較效應"不只針對物質金錢上,
甚至也同樣影響我們每個人對"容貌"、"美"的自我要求,
特別是女人更容易被影響,電視上說這樣漂亮就要讓自己照做,
於是也造就了非常多人莫名其妙的砸大錢從事"整形與化妝"的行列。
其他像是工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當網路帶領大眾進入全方位資訊時代的時候,
更容易引領"全民不滿"的情緒,實際上網路普及也不超過十年。
大家來預測一下,
接下來的發展會如何呢?
(以下引用一位網友臉書給我的想法,忘記是哪位高手,請提醒我一下。)
之前看過一篇研究,表示"常上facebook容易不快樂"
因為上面大多是出遊打卡的訊息,會誤以為別人的生活比自己豐富,
造成資訊落差而感受到"不快樂",其實只是自己接收太多這方面的資訊罷了。
資訊流通之下,
不只是大家對於所謂的"最低"生活品質承受度一再提高,
連男人對女人的面貌接受程度也再提高,
更不用說女性述說另一半的理想經濟條件了(當然是在理性的思維當下),
資訊流通快速對於整個社會的影響,
看來是可以用來解釋許多層面問題為何發生,至於如何解決嘛~萬物皆一蔽之,即 "無解"
之前看一本書,也是幾百萬人中唯一逃離勞改營的北韓人民,
他說他在裡面 湯灑到地上 裡面的人 爭先恐後 趴下去舔。
曾經在一次的電視節目看到,電視台採訪從北韓逃到南韓的一位民眾
據他說在北韓時,政府無時無刻都在洗腦著民眾,
北韓媒體一直告訴他們,外界的人都是乞丐,妳們在這至少還能夠吃飽些。
但畢竟北韓的共產戒嚴讓人民產生了害怕,
很多人試圖逃離,逃離時大部分的人都被射殺了,
那個成功逃到南韓的人說:「逃離了北韓,我才終於知道,"原來"我們才是乞丐。」
注意了他口中的"原來",背後所隱藏的人性!
人是一種很悲哀的動物,即使過的再慘,
但只要知道有人比自己慘,還是可以心滿意足。
原本在北韓他只感受到害怕,周遭的人跟他一樣"慘"
或許這邊的"慘",是以我們的觀點看,
但以他們的"觀點"來看,當周遭的人過的生活水平跟自己差不多。
(更何況在他們的認知中,還有外界的人比他們慘)
資訊流通又不發達,
對所謂比較"好"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概念,
大部分的人還不是平平凡凡的過完一生,
但當他知道所謂的"真相",反而變得不快樂。
心中產生一股恨、一股不甘願。
聽過一個故事,
當一群農民啃著乾麵包,愉快的交談享用時,
一個富豪出現了,那個富豪吃著牛排,
於是看到富豪吃著牛排的農民間的氣氛頓時變了,
當富豪消失時,農民間又回復啃著乾麵包,
但最初開始的融洽氣氛已經不見了。
其實貧富差距自古以來就有,
差別只是現代資訊快速流通,
大部分的平凡人接觸到了富人間的生活水平資訊,
認知中的可承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標準一再提高,
所產生的不甘願罷了........
所謂的"真相"如同鏡花水月
很重要嗎?
總結而論,
心理學上這叫做"定錨"心理,
我們下意識會不斷的調整"基準點"去修正價值觀的比較,
當我們從台灣媒體看到"台灣好慘、台灣人好可憐"的時候,
就會認為自己很可憐、很悲慘,尤其對比如"瑞士、丹麥"這種國家,真是慘!
但現實是什麼?
其實歐洲一堆"已開發"國家比台灣更慘,
甚至日本、南韓在某個層面也沒好去那兒,只是少有人真正關注罷了。
(請見: 高學歷青年失業、學而無法致用,失落的一代恐拖垮全球經濟的下一個世代)
此外,
如果你是日本的年輕處男,
你看到這則"調查"的話,是不是會認為自己太"悲哀"了呢?
最後的問題是-
我們該如何自處?
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唯一能確認的只有一件事,
那就是 - "你自己快樂或不快樂,騙不了人、也不需要騙人"
回歸到NLP的建議,就是"面對自己的慾望,發揮你的智慧達成並讓自己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