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黃腦"的方法絕對是有的,
舉"交女朋友"這種生活化的案例來說明吧!
「全腦優勢」(The Whole Brain),
是一個信效度高的測評工具,將人的腦力簡化分成四個象限,
分別是藍腦(目標導向)、綠腦(執行導向)、紅腦(人際導向)、黃腦(策略導向)。
每個人都擁有這四個腦的使用偏好,
不同的是每個人在四個腦象限上的得分各有差異,
使用的順序也各不相同,使得每個人呈現出來的性向有明顯落差。
在亞洲,屬於藍腦組織(目標導向)的是新加坡,
印度則是綠腦組織(執行導向),你猜台灣屬於什麼?
答案是偏好使用藍綠腦的左半腦組織,理性的目標執行者,
所以台灣的整個產業發展走向代工經濟,竹科的科技新貴成為人人羨慕的天之驕子,
導致其他產業被嚴重忽略,甚至繳的稅或存的外匯,都要拿去幫助科技製造業。
----------------------------------------------
版主案:
上周與一位朋友吃飯,
他和我聊到最近公司老闆下的命令。
他的老闆想要去找大陸品牌,
找"某種"家電用品,代理來台灣販售,
委託這位朋友去做一下調查,哪個品牌有代理的潛力。
他說他到網路上找了很多文獻、資料,
甚至非常認真地到國家圖書館去"挖掘"近期的論文,
大概知道品牌的一些生態,想花點時間彙整,一併跟老闆報告。
聽完之後,
我給他一個非常簡短的建議。
首先你跟老闆要兩周的時間,
這兩周內你最少要找到四個人。
你先花一個禮拜,聯繫一下"對岸"那邊的實體通路(類似台灣燦坤)的人脈,
調查最近半年在"對岸實體通路"中,賣得最好、CP公認最高的是哪個國產廠牌。
然後再問對岸"虛擬通路"(如台灣PC家購物)的主管,網路商店中哪幾個品牌賣最好。
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問到前十名,然後做個紀錄,方便交叉比對,看有無交集,通常都會有。
第二個禮拜比較簡單,
把對岸通路中"潛力品牌"的相關機種、售價、規格資料找齊,
然後同樣在台灣找兩個人,台灣實體通路的採購、網路購物的商家詢問,
請他們用"老經驗"簡單的評估一下,這些商品在台灣有沒有機會"賣的動",請對方給予建議。
如此一來,
你不只可以跟老闆回報"潛力品牌"的資料,
甚至還可以同時收集到日後通路販售、上架的相關細節...
對老闆而言,他要看的不是落落長的資料,
而是想確實知道"什麼東西適合拿來賣"啊!
給他這些建議之後,
我突然想到,也許這就是一個不錯的訓練方向。
最近聽聞 麥肯錫的思考訓練和企劃邏輯,
幾乎就是完整要求顧問們"一次使用四種腦"來解決問題,
試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可信度高、說服力強、外加可能執行的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現實中發生的障礙,
提出的企畫一定要能有效在時間內達成目標,
(藍和綠其實就是"手段"、"目的"兩者的關聯),
並且能確實找到聯繫多方的"溝通者"而非天馬行空只是空談(紅腦)。
除此之外,
更重要的是每一個政策從"微觀"而言雖然看似單一任務,
但"宏觀"立場還得要考量到與其他任務間、執行者、未來影響間的因果關係。
"黃腦"得要能夠整合、理解、利用所有可能的資源,先找到一個最高的"任務",
然後"設定各種目標"來達成任務,且其中所需的溝通能夠完善,確保執行者能順利朝目標邁進。
這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啟發,
不僅是解決問題的時候要通盤考量四大元素,
未來基礎員工訓練也能採用這套應用方式,有效提升處理效率。
"訓練黃腦"的方法個人認為絕對是有的,
我舉"交女朋友"這種生活化的案例來說明吧!
不少人知道如果目前完全沒有經驗,
要交女友... 可以看一些書、多參加聯誼,
但這裏面卻少有人真正的理解,為什麼要看這本書、參加這場聯誼。
大多都是因為看了別人說這本書好看(例如 好男人病毒)
或是聽說某個聯誼活動的妹很多,運氣好的話有豔遇,
再不然就是看了某個部落格說"江魔 - 追女班"很有趣,值得報名....
請注意,這都不代表你自己"理解的原因",
不過就是聽別人說、你就來,實際上你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而做這件事。
就像我們台灣的教育,
總是告訴你"就是這樣、答案就選A",
你也只是因為老師說、教科書上教你寫A,
至於這的答案的背後到底代表了什麼,台灣人通常不關心也不會知道,
每個老師都強調"知識要融會貫通",最終淪為"換個題目也要選對答案"罷了。
從黃腦的觀點、或是中觀思維出發,
首先你要很明白地去理解,你自己想要什麼? 動機為何?
無論你是想要陪伴、要炫耀還是SEX都很合理,
很大部分的人光是在第一關"自我面對"就完全失敗,
過度的催眠自己、給自己太多美妙的理由、藉口,甚至摻入一堆浪漫廢話,
直接地導致後面無法明確、有效地找到目標切入點,當然也就無法找出有效的手段來達成。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你要同時學會用"巨觀"和"微觀"的視野分析這一個"任務"。
或許你認為要先"交一些異性朋友"、"學搭訕"、"打扮自己"、"學會說笑話"...
但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你真的理解嗎? 還是又是別人這樣說、所以你照著做?
學搭訕可以用來獲得更多的"異性朋友",
在"搭訕交更多朋友"這件事來看,交到更多異性朋友是目的、搭訕是手段。
但是在"交到女友"為目的的前提下,搭訕、並擁有更多異性朋友這件事就只是"手段"而已。
(注意兩這間的關聯,單獨事件中的"目的",很可能是整個任務中"手段"的一個小環節。)
而"看書、上課學習"也是手段,
除非你期待追女班裡面能找到伴侶(GAY?)
否則你就要理解,採取這個手段對你的目標而言有沒有好處?
例如你總是被女生當"好人"而非男友,再不然就是根本對你視而不見,
追女班裡面重點就是"擦火花"與"被看到"的方法,也許你缺這項能力,希望能改善。
但巨觀而言,
就算你學了搭訕、學會了擦火花、又有了一些新的異性朋友,
也不代表你就能順利達成"交女友"的初始目標,常言道"勿忘初衷",
當初的目標設定要很明確、清楚,才不會搞了半天反而迷失在過程中。
是故,你一開始就應該非常清楚手段與目的的應用,
以及因果過程中,找出最有效率、面對當下問題的組合。
最後的結論會跟中觀思維很接近 -
你的目標是交女友,想要陪伴、想要愛情和XO。
目前最大問題在於完全交不到女友、喜歡的人都對我沒感覺,
曾經試著追求過、告白過但是都被打槍收場,完全沒有成功經驗。
客觀上來看,
你不僅沒有魅力、說話無趣、外表更是悲慘,
很自然的,連男性都不想跟你交流往來,何況女生?
花點錢找個流行達人幫你改頭換面,
至少外表不會被一看就覺得是阿宅、馬上被歸類,
漸漸改變穿著習慣,進一步人也會有"個性"和"自信"。
多參加不同的活動,目的是開拓自己的生活圈,
可以自然地跟新朋友互動,也能認識更多異性,
同時也藉機會多理解一下,女生喜歡的東西、話題,不要完全不懂只會LOL。
對於"當好人"而擦不出火花的部分,
要嘛就是跟身邊"壞人"學習嘴砲的功力,
有預算的話去上課,學過以後一定要馬上練習實戰,不然學了也沒用。
以上的經驗都是著重在"改頭換面",
下一步就是開始多交女生朋友、把視野放開,
讓自己能更心平氣和的對異性"出招",並且成功吸引到素質好的女生,
最後,最好的狀況是,不是你被"挑",而是你可以從這些好對象裡面"選"你的"女友"(目的)
理解自己的欲求、理解自己的選擇,
就算一時偏離了,也總能與成功殊途同歸,
只要不要緣木求魚、走上相反的方向,你的"慾望"就是最好的引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