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影響"人"的思維與意識形態,
一定得要伴隨"誘發情緒"這個重要的關鍵,
無論電影、商品廣告、甚至兩性交往中都適用這個法則!
如果最近有看電視的話,對於某國產車狂打的一系列廣告應該都不陌生,傳統老派者腦中所認知的"影音廣告",就像是發一張傳單給妳,傳單上寫著"頭又大新車上市,六十九萬起、送DVD和螢幕配件,本新車特色是,一公升可以跑二十公里很省油,行李箱有XXX公升很大,有六顆安全氣囊以及100瓦的兩顆大燈...",然後傳單背面密密麻麻寫滿了這台車的規格、貸款成數和購車地點,那會有什麼影響呢?
從NLP的基本概念中,若要影響"人"的思維與意識形態,甚至要植入"信仰的種子",一定得要伴隨"情緒"這個重要的關鍵。 從非常多地方都可以發現情緒的重要性,例如電影,如果一部鬼片無法引發觀眾的情緒,那大概你看到一半就會睡著。 甚至兩性交往也是一樣,要是男人在"整個約會過程中",完全沒有一秒鐘的"幻想"撲倒對方的場面,基本上大概就是"雙方不來電",之後也不會有所發展。 "汽車(或機車)"這類商品也是一樣,如何讓消費者產生"擁有"的幻想,就算只有一時半刻,慾望的種子就會深深的植入消費者的潛意識中等待萌芽。
就如同戀愛一樣,男人在接近女人的那一瞬間,從來都是先有生理上的情緒反應,後經過自我合理化"硬去解釋"自己生理的變化,最終得到的答案就是"戀愛"。(參照:科學實驗: 恐懼與愛情) 消費行為也是一樣,人先因為廣告或其他管道而產生某種情緒,後才不斷"自我解釋為什麼想要擁有它",這就是心理學上所稱的"歸因",也是潛意識行銷中"暗示"之所以如此有效的背後原因。
有鑑於腦科學的發展,以往被大家認為"很虛無縹緲"的概念漸漸能具體化的呈現出來,例如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同時監測人的血壓、心跳甚至腦波與眼球動態,過去我們男以了解男人面對正妹的反應,但現在我們能確實的發現,跟心儀異性"來電"的時候,瞬間的血壓升高、心跳加速、眼球不敢直視對方卻又想要多瞄兩眼...等反應,都指向之後"對對方有意思"的前哨。
言歸正傳,姑且讓我們來看看賓士的廣告,同樣要表達車子的性能、配件、穩定性以及外觀與內裝的設計感,德國人選擇"不直接告訴你我們車子的外型很美",用更深一層的"意象"來表達。
GLA
雖然是老梗劇情,但畢竟加入"懸疑片"的感覺,還是讓人願意把它看完。重點是,隨著劇情發展,完整帶到了車款配備與優勢,甚至更進一步的說,只需要看完這個"不像廣告的廣告影片",一些難以用文字說明的科技配備到底有什麼效果、該怎麼用,看完的瞬間就明白了。
GL
C-class
這是2011年非常紅的主力廣告,堪稱"電影等級"的動作場面引人入勝。 比較特別的是,我認為它並不是想要主打某一台新車的功能,而是為了讓"C-class"這整個產品線的格局提高、並讓人印象深刻,會使用如此熱血、卻高質感的表達方式,估計是因為C系列的定位就是年輕人會選擇的款式,自然搭上的意識形態不會"太老派"。(當年有介紹過,請參考潛意識行銷- 完美暗示)
B-class
充滿性暗示的廣告,卻用"世代交替"的概念傳達,讓人印象深刻。不過話說回來,我認為這個廣告的族群定位並不是"完全針對年輕人",背後真正意圖傳達的,恐怕是"父母"這個族群,藉由喚起老一輩者的"情感回憶",說不定就會選擇買一台比較便宜的B給自己的小孩代步...(?) (延伸閱讀潛意識行銷: 賓士新廣告 B CLASS)
A-class
當年在日本很夯的廣告,賓士直接結合日本文化中"動畫"的強項,並且把車款置入,當然我們可以想見,這廣告的訴求一定是針對年輕人、尤其對這類動畫有興趣的族群。 A系列在日本這幾年賣得如何我目前不得而知,但這廣告可以視為把傳統品牌"跨界經營"的一個典範。 (意識行銷 - 結合在地文化的廣告 Benz A-Class )
看完那麼多,其實核心概念說到底就是兩個字:"情緒"
其實,你不需要讓每個觀眾都從椅子上跳起來"拍案叫絕",只需要讓多數觀眾看完以後,心跳有"加快"或血壓升高就可以了!最後大家來輕鬆一下,看看歐美的頂尖品牌廠商如何"攻擊對手"拍有趣的意象廣告吧! (編按: 第一個廣告是賓士的搞笑廣告,用"雞頭"來隱喻他們的車子穩定性一流;而
後記-
幾年前開始,國際許多車廠,發現YOUTOBE無遠弗屆的傳染力之後,開始投入許多心血在"影片廣告"上頭,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一下之前BMW請了數個國際大導演拍攝的系列作品,當年在全球都掀起了旋風。 這幾年來,當台灣廠商還停留在拿自己的國產車跟德國車刻意對照、比較的時候,外國早已進入下一個里程碑,這問題確實值得我們反思。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