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儲蓄、不要累積財富、不要跟會,也不要寄回家裡,
而是要把薪水花掉,擴大自己的視野、交很多朋友、累積知識。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接受雜誌專訪時,
給年輕人理財做建議,要大家千萬不能靠名牌去「撐大」自信,
並學會管理財富。雖然他認為大家應該存到第一桶金,
卻表示月薪不到4萬元,不要儲蓄也不要寄給爸媽,而是要把錢花掉去擴大自己。
根據《Smart智富》月刊報導,戴勝益認為,
理財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價值觀,如果連自己的財務都管不好,
公司的資金肯定也會弄得一團糟。他表示,很 多人不會理財,
把錢花在錯誤的地方,例如有人收入200萬元,卻拿50萬元來買LV包包,就是一種錯誤,
且這種人更不能貼心交朋友,因為他是用名牌來衡量 別人。
戴勝益認為,人生要有5個「一」,
在事業上要拿「一」個獎、出「一」本書,買「一」棟房子,
且退休前要達零貸款,最後,夫妻兩個每年要有「一」百萬元可以花。
如此一來,就算到老要請菲傭照顧也夠,且兒女也敢來看你。
雖然戴勝益認為,年輕人都應該先存到第1桶金,
但也不應該節儉度日。他指出,如果一個月只賺4萬元,
就不要去儲蓄、不要累積財富、不要跟會,也不要寄回家裡,
而是應該要把薪水花掉,擴大自己的視野、交很多朋友、累積知識。
戴勝益強調,並非鼓勵大家不要累積財富,
而是要增加自己的能量,像是去體驗登聖母峰、單車環島等,
把錢要花在擴大能量上。他舉例,在創業前因為跟朋 友互動很好,
馬上借到1億6000萬,因此認為眼光不要那麼短淺,
其實每個月省下來的錢,都是跟朋友去看電影、喝咖啡的費用,這樣非常笨。
----------------------------
版主案:
工讀生問我 -
"該怎樣才能讓自己多點創意? "
我說-
"不如每天看蘋果日報、E周刊吧!"
如果我要找創意人才,
學歷、證照都不是重點,
重點是你究竟對人生有多少"體驗"呢?
幾年來從事"創意產業"的經驗,
我發現真正"會動腦、具有聯想創造力"的人,
絕對不是單純會讀書考試,更不是什麼相關科系畢業的人。
(相反的,我們都知道台灣的高等教育最大的能力就是"磨滅"學生的興趣和初衷)
關鍵在於"體驗"
人用五感去認知這個世界,
當你有越多體驗、經歷的時候,
腦中的神經元結構才有辦法相互連結出更多創意,
而非單向的A>B方式解決問題的邏輯,雖然華人教育考試中培養出的學生大都如此。
簡單而言,
如果你只要學課本上的問題,
依照既定的模式、固定答案的話,
GOOGLE就能包辦9成以上的知識,還需要多一個人幹嘛?
正因為現實世界充滿如此多的不確定因素,又沒有標準答案,才讓"經驗"變得更加珍貴。
也許我們無法像歐美學生那樣,
大學前休學一年到處自助旅行、自由探索,
但身在台灣,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參與的活動,不妨放手一搏吧!
回想過去大學的幾年間,
打工的時候我賣過蛋糕、當過業務、講師、催眠師、雜誌社的編輯、
分享文寫手、企業實習生、網拍店主、部落客、特派記者、洗車團長、行銷企劃...
除了賺一點生活費外,
這些全都是基於"我有興趣"的理由,
因為有趣、好玩,所以我願意多多體驗。
唯獨另外一面很現實的就是"金錢"
俗話說人窮志短,若不能多賺點錢養活自己,夢想都是屁話。
如果你仍是學生,而且經濟不太有問題的話,恭喜你,把握機會多體驗這個世界吧!